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概况论文

澳大利亚《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11-14页
        一、制定学前课程纲要是世界各国(地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第11-12页
        二、澳大利亚《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可借鉴性第12-14页
        三、自身的研究兴趣第14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一、课程第14-15页
        二、学前课程第15页
        三、学前课程纲要第15-16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6-34页
        一、学前教育课程纲要的研究第16-19页
        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研究第19-24页
        三、澳大利亚学前课程纲要的研究第24-33页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论第33-34页
    第四节 研究意义第34页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第34页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第34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34-36页
        一、文献法第35页
        二、比较法第35-36页
第二章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出台背景和制定过程第36-45页
    第一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出台背景第36-41页
        一、《早期学习大纲》出台的政治背景第36-37页
        二、澳大利亚日益增长的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第37-38页
        三、脑科学理论和早期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第38-40页
        四、澳大利亚早期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第40-41页
    第二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制定过程第41-45页
        一、搜集文献阶段第41-42页
        二、讨论框架阶段第42-43页
        三、开发框架阶段第43页
        四、试验框架阶段第43-45页
第三章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概况第45-52页
    第一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主题和目的第46-48页
        一、《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主题第46-47页
        二、《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目的第47-48页
    第二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结构和术语第48-52页
        一、《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结构第48-50页
        二、《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术语第50-52页
第四章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主要内容第52-78页
    第一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教学工作原则第52-55页
        一、发展儿童人际关系原则第52-53页
        二、与家庭合作性的原则第53页
        三、平等性与高期望原则第53-54页
        四、尊重多样性原则第54页
        五、长期学习与反思性原则第54-55页
    第二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教学实践方法第55-61页
        一、系统教学法第56页
        二、及时回应法第56-57页
        三、游戏学习法第57-58页
        四、有目的教学法第58页
        五、环境创设法第58-59页
        六、文化能力培养法第59-60页
        七、学习过渡法第60页
        八、学习评价法第60-61页
    第三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学习目标第61-78页
        一、儿童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感第62-66页
        二、儿童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并做出贡献第66-68页
        三、儿童具有强烈的幸福感第68-71页
        四、儿童成为自信、投入的学习者第71-74页
        五、儿童成为有效的交流者第74-78页
第五章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主要特点第78-93页
    第一节 强调儿童的“归属、存在与形成”第78-82页
        一、教学工作原则体现了儿童的“归属、存在与形成”第78-79页
        二、教学实践方法体现了儿童的“归属、存在与形成”第79-80页
        三、学习目标体现了儿童的“归属、存在与形成”第80-82页
    第二节 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性第82-86页
        一、教学工作原则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灵性第83-84页
        二、教学实践方法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灵性第84-85页
        三、学习目标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灵性第85-86页
    第三节 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第86-93页
        一、教学工作原则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第88页
        二、教学实践方法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第88-89页
        三、学习目标体现了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第89-93页
第六章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的启示第93-101页
    第一节 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比较第93-98页
        一、《早期学习大纲》与《指南》的相同之处第93-94页
        二、《早期学习大纲》与《指南》的不同之处第94-98页
    第二节 《归属、存在与形成:早期学习大纲》对完善我国学前课程标准的启示第98-101页
        一、注重培养儿童的精神层面第98-99页
        二、主张学前课程纲要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第99页
        三、完善学前课程纲要的支持系统第99-101页
结语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活动现状研究--以昆明市X幼儿园为例
下一篇: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