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一)国家的重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第11页 |
(二)民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 第11-12页 |
(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困境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国内有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 第15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第15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边境民族地区 | 第15-16页 |
(二)学前教育 | 第16页 |
(三)民办教育 | 第16页 |
(四)民办学前教育 | 第16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现状 | 第18-35页 |
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环境 | 第18-21页 |
(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 | 第18页 |
(二)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环境 | 第18-19页 |
(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 | 第19-20页 |
(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政策环境 | 第20-21页 |
二、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1-35页 |
(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 | 第21-24页 |
(二)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 第24-29页 |
(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管理 | 第29-32页 |
(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监管体系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45页 |
一、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普遍较差 | 第35-37页 |
(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 第35-36页 |
(二)园所环境普遍较差 | 第36-37页 |
二、布局不平衡城乡差异大 | 第37-38页 |
(一)城乡民办幼儿园布局不合理乡村民办幼儿园条件差 | 第37-38页 |
(二)无证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乡村占比较大 | 第38页 |
三、政府责任缺失管理缺乏规范 | 第38-41页 |
(一)管理体制固化行政人员不足 | 第38-39页 |
(二)准入门槛过低监察检验机制有待健全 | 第39-40页 |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指导帮扶力度不够 | 第40页 |
(四)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 第40-41页 |
四、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大 | 第41-42页 |
(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存在不稳定性 | 第41页 |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 | 第41-42页 |
五、保育质量不高办园特色尚需凸显 | 第42-45页 |
(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不够合理 | 第42-43页 |
(二)保教工作“小学化”严重 | 第43页 |
(三)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不足 | 第43-44页 |
(四)家园共育意识薄弱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影响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 | 第45-50页 |
一、经济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第45页 |
(二)民办幼儿园成本负担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45-46页 |
二、民办学前教育监管制度 | 第46-47页 |
(一)民办学前教育缺乏法律规范 | 第46页 |
(二)民办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 第46-47页 |
三、民办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 第47-48页 |
(一)教师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47页 |
(二)培训机会少,培训方式单一 | 第47-48页 |
四、社会认同度不高 | 第48-49页 |
五、家长科学育儿知识贫乏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50-59页 |
一、扩大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50-52页 |
(一)完善各类政策法规 | 第50页 |
(二)增加经费投入及帮扶力度 | 第50-51页 |
(三)切实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政策 | 第51-52页 |
二、加强监管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 | 第52-54页 |
(一)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关系 | 第52-53页 |
(二)严格规范准入机制及日常监察机制 | 第53-54页 |
三、扩量提质提升教师队伍保障水平 | 第54-55页 |
(一)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健全教师保障制度 | 第54页 |
(二)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 第54-55页 |
四、凸显特色提高幼儿保育质量 | 第55-56页 |
五、优化布局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 第56-59页 |
(一)调整城乡布局探索乡村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 第56-57页 |
(二)注重家园共育提高乡村民办学前教育质量 | 第57页 |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社会认同度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一、中文文献类 | 第60-62页 |
(一)著作类 | 第60页 |
(二)期刊论文类 | 第60-61页 |
(三)学位论文类 | 第61-62页 |
二、外文文献 | 第62页 |
(一)著作类 | 第62页 |
(二)论文类 | 第62页 |
三、其他 | 第62-63页 |
附录1 | 第63-75页 |
附录2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