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灌水处理下稻田水热交换特征与耦合模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农田小气候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农田水热平衡研究与模型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第18-26页
    2.1 试验区介绍第18页
    2.2 试验方案设计第18-21页
        2.2.1 田间试验设计第18-19页
        2.2.2 观测内容与数据采集第19-21页
    2.3 数据处理第21-26页
        2.3.1 显热与潜热通量计算第21-23页
        2.3.2 水体热通量计算第23页
        2.3.3 涡度数据修正与闭合度检验第23-24页
        2.3.4 影响因子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灌溉稻田小气候特征与灌水处理影响第26-52页
    3.1 灌溉稻田小气候特征研究第26-31页
        3.1.1 灌溉稻田小气候中的温度状况第26-28页
        3.1.2 灌溉稻田小气候中的水分状况第28-29页
        3.1.3 灌溉稻田小气候中的风、湍流状况第29-31页
    3.2 灌水处理的小气候效应第31-47页
        3.2.1 不同灌水处理下稻田耗水规律第31-35页
        3.2.2 不同灌水处理下稻田空气温、湿变化第35-41页
        3.2.3 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温度变化第41-44页
        3.2.4 不同灌水处理下水稻生长、生理状况变化第44-47页
    3.3 灌溉稻田小气候间的相互关系第47-52页
        3.3.1 冠层上方气温与气象站气温相关性第47-48页
        3.3.2 冠外下部40cm处气温与水层温度相关性第48-49页
        3.3.3 冠层气温与冠层内120cm处气温相关性第49-52页
第四章 灌溉稻田系统水热过程研究第52-64页
    4.1 稻田系统能量平衡特征分析第52-55页
        4.1.1 稻田系统能量平衡分量日变化特征第52-53页
        4.1.2 稻田系统能量平衡分量逐日变化特征第53-54页
        4.1.3 稻田系统能量平衡分量季节变化特征第54-55页
    4.2 稻田水体热通量变化特征分析第55-56页
    4.3 稻田系统能量分配变化与影响因子第56-64页
        4.3.1 气象因子特征第56-58页
        4.3.2 稻田潜热、显热通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第58-60页
        4.3.3 稻田潜热、显热通量与水层厚度关系第60-61页
        4.3.4 稻田水层、土层热量与水层厚度关系第61-64页
第五章 灌水处理下稻田系统的多层耦合模型第64-76页
    5.1 灌溉稻田多层耦合模型描述第64-67页
        5.1.1 模型建立第64-65页
        5.1.2 模型参数确定第65-67页
    5.2 灌溉稻田多层耦合模型结果第67-71页
        5.2.1 稻田分层气温模拟结果第67-69页
        5.2.2 稻田水层温度模拟结果第69-70页
        5.2.3 水稻分层叶温模拟结果第70-71页
    5.3 灌溉稻田多层耦合模型结果分析第71-76页
        5.3.1 灌水深度的影响第71-73页
        5.3.2 灌水温度的影响第73-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8页
        6.1.1 灌水稻田小气候特征变化第76页
        6.1.2 不同灌水处理的效果与规律第76-77页
        6.1.3 灌水稻田生态系统水热过程与影响因子第77页
        6.1.4 稻田生态系统耦合模型下的灌水模拟结果第77-78页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78-79页
        6.2.1 稻田能量平衡分量计算问题第78页
        6.2.2 模型结果完善与推广问题第78-79页
    6.3 创新点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流域和田块尺度稻田水热通量特征及灌溉影响分析
下一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