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金育人功能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7页 |
| 三、本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 | 第17-19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三)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高校奖学金育人功能的内涵及理论支撑 | 第19-29页 |
| 一、奖学金的概况 | 第19-21页 |
| (一)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 (二)设置目的 | 第20页 |
| (三)设置种类 | 第20-21页 |
| 二、奖学金的意义 | 第21-23页 |
| (一)激励先进 | 第21-22页 |
| (二)树立标杆 | 第22页 |
| (三)引领学风 | 第22-23页 |
| 三、奖学金的育人功能 | 第23-26页 |
| (一)价值导向功能 | 第23页 |
| (二)精神激励功能 | 第23-24页 |
| (三)物质激励功能 | 第24-25页 |
| (四)能力提高功能 | 第25页 |
| (五)人格完善功能 | 第25-26页 |
| 四、奖学金的理论支撑 | 第26-29页 |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 | 第26页 |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6-27页 |
|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高校奖学金育人功能发挥的不足及其原因 | 第29-47页 |
| 一、现状调查 | 第29-38页 |
| (一)调查目的 | 第29页 |
| (二)调查对象 | 第29页 |
| (三)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 (四)访谈实录 | 第30-33页 |
| (五)问卷调查结果 | 第33-38页 |
| 二、存在问题 | 第38-43页 |
| (一)评审办法不详尽 | 第38-39页 |
| (二)评审条件模糊化 | 第39-40页 |
| (三)评审过程欠规范 | 第40-41页 |
| (四)评审效果不明显 | 第41-43页 |
| 三、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 (一)思想上—育人意识淡薄 | 第43-44页 |
| (二)操作上—育人方法缺失 | 第44-45页 |
| (三)制度上—有待修订完善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高校奖学金强化育人功能的对策 | 第47-56页 |
| 一、明确评审目的 | 第47页 |
| 二、坚持评审原则 | 第47-48页 |
| (一)择优评审原则 | 第47-48页 |
| (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第48页 |
| 三、优化评审条件 | 第48-50页 |
| (一)评审条件应全面化 | 第49页 |
| (二)综合测评体系应科学化 | 第49-50页 |
| 四、完善评审办法 | 第50-52页 |
| (一)组织公开 | 第50页 |
| (二)过程民主 | 第50-51页 |
| (三)程序公正 | 第51-52页 |
| 五、强化教育引导 | 第52-54页 |
| 六、加强榜样宣传 | 第54-56页 |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