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 第9页 |
1.2 交流传动系统组成及应用 | 第9-11页 |
1.3 交流传动试验系统试验方法 | 第11-1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5 本课题创新点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组合式多机组交流牵引试验系统 | 第14-23页 |
2.1 交流牵引试验系统加载/拖动方式 | 第14页 |
2.2 交流牵引系统试验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3 组合式多机组试验系统功能设计 | 第15页 |
2.4 组合式动力试验平台构建方法 | 第15-19页 |
2.4.1 轴控式牵引系统构建方法 | 第16-17页 |
2.4.2 架控式牵引系统构建方法 | 第17-18页 |
2.4.3 车控式牵引系统构建方法 | 第18页 |
2.4.4 特大功率牵引系统构建方法 | 第18-19页 |
2.5 不同试验工况下陪试系统控制方式 | 第19-20页 |
2.5.1 静态试验时陪试系统控制方式 | 第19页 |
2.5.2 动态试验时陪试系统控制方式 | 第19-20页 |
2.5.3 非黏着状态下陪试系统控制方式 | 第20页 |
2.6 交流牵引系统的开发、选型试验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列车模拟运行控制系统 | 第23-36页 |
3.1 列车模拟运行系统的功能 | 第23页 |
3.2 交直交牵引系统列车模型 | 第23-30页 |
3.2.1 列车牵引力 | 第23-25页 |
3.2.2 列车运行阻力 | 第25-29页 |
3.2.3 列车起动阻力 | 第29页 |
3.2.4 列车制动力 | 第29-30页 |
3.3 列车运动理论与运动方程 | 第30-32页 |
3.4 列车模拟运行系统的实时控制 | 第32-34页 |
3.5 采样周期的选取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列车模拟运行系统程序设计 | 第36-50页 |
4.1 基于LabVIEW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 | 第36-39页 |
4.1.1 混合编程的优点 | 第36-39页 |
4.2 列车实时模拟运行系统的子程序设计 | 第39-48页 |
4.2.1 参数设置模块 | 第41-42页 |
4.2.2 信号采集模块 | 第42-43页 |
4.2.3 平均值滤波模块 | 第43页 |
4.2.4 阻力计算模块 | 第43-45页 |
4.2.5 加速度计算模块 | 第45页 |
4.2.6 输出转速计算模块 | 第45-46页 |
4.2.7 路程计算模块 | 第46页 |
4.2.8 数据换算模块 | 第46-47页 |
4.2.9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 | 第47-48页 |
4.3 列车实时模拟运行主程序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交直交电力牵引/制动试验平台 | 第50-59页 |
5.1 单轴牵引传动系统的构建 | 第50-51页 |
5.2 交直交电力牵引/制动试验系统总体方案的结构 | 第51-54页 |
5.2.1 被试系统的主回路 | 第51-52页 |
5.2.2 列车模拟运行系统的主回路 | 第52-53页 |
5.2.3 操控系统主回路 | 第53-54页 |
5.3 交直交电力牵引制动试验平台工作模式 | 第54-55页 |
5.4 交直交电力牵引制动试验平台的试验及分析 | 第55-58页 |
5.4.1 静态特性试验 | 第55-57页 |
5.4.2 动态特性试验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