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两微一端”对宁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第9-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页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第二章 “两微一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14-28页
    第一节 “两微一端”概述第14-17页
        一、“两微一端”的基本内涵第14页
        二、“两微一端”的主要特点第14-15页
        三、“两微一端”的主要功能第15-17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的理论基础第17-25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第17-20页
        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第20-21页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第23-25页
    第三节 “两微一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第25-28页
        一、“两微一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载体第25-26页
        二、“两微一端”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空间第26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两微一端”平台建设提出新要求第26-28页
第三章 “两微一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第28-36页
    第一节 基于“两微一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第28-30页
        一、培育政治认同,筑牢政治自信第28-29页
        二、加强内容建设,弘扬时代精神第29页
        三、突出导向功能,引领发展方向第29-30页
        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成长成才第30页
    第二节 “两微一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第30-33页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第30-31页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第31-32页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32页
        四、共享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第32-33页
    第三节 “两微一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第33-36页
        一、开放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第33页
        二、娱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33-34页
        三、多样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第34页
        四、自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模糊第34-36页
第四章 “两微一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第36-51页
    第一节 “两微一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第36-47页
        一、大学生使用“两微一端”的基本现状第36-41页
        二、“两微一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第41-47页
    第二节 “两微一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7-51页
        一、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第47-49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9-51页
第五章 “两微一端”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第51-59页
    第一节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第51-53页
        一、构建“互联网+”融合发展理念第51-52页
        二、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场第52页
        三、构建开放共享互动新理念第52页
        四、构建网络虚拟实践新理念第52-53页
    第二节 重视平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第53-55页
        一、搭建专属平台,完善服务机制第53-54页
        二、打造经典板块,组织热点讨论第54页
        三、开展专题活动,引导学习方向第54-55页
    第三节 突出主体地位,培育学生新媒体素养第55-56页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第55页
        二、培育学生“意见领袖”第55-56页
        三、自觉规范网络言行第56页
    第四节 加强媒体融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56-59页
        一、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第57页
        二、制定新媒体评价体系第57页
        三、完善新媒体法制环境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善治视阈下的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