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典型工程实例第12-14页
        1.2.2 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研究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3 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对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9-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的变形机理分析第22-29页
    2.1 概述第22页
    2.2 软岩及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判别第22-24页
        2.2.1 软岩的判别第22-23页
        2.2.2 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判别第23-24页
    2.3 地应力场概述第24-25页
        2.3.1 初始应力场的组成第24页
        2.3.2 高地应力的判定第24-25页
    2.4 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第25-27页
        2.4.1 初始地应力场第25-26页
        2.4.2 隧道埋深第26页
        2.4.3 围岩强度应力比第26页
        2.4.4 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构造特性第26-27页
        2.4.5 尺寸效应第27页
        2.4.6 卸荷力学效应第27页
        2.4.7 施工工法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软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第29-57页
    3.1 概述第29页
    3.2 依托工程第29页
    3.3 隧道原设计施工方案第29-32页
    3.4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方案第32-39页
        3.4.1 监控量测的目的及要求第32-33页
        3.4.2 监控量测的内容与方法第33页
        3.4.3 测点布置方案第33-35页
        3.4.4 传感器工作原理第35-39页
    3.5 软岩隧道变形特征分析第39-56页
        3.5.1 净空收敛第39-44页
        3.5.2 拱顶沉降第44-49页
        3.5.3 围岩压力第49-52页
        3.5.4 钢架应力第52-53页
        3.5.5 喷射混凝土应力第53-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软岩隧道围岩变形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第57-85页
    4.1 概述第57页
    4.2 常用软岩隧道施工工法对比第57-59页
    4.3 本构模型的选取及计算假定第59页
        4.3.1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9页
        4.3.2 计算假定第59页
    4.4 三台阶七步法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第59-71页
        4.4.1 三台阶七步法简介第59-60页
        4.4.2 计算参数第60-62页
        4.4.3 建模及划分网格第62-63页
        4.4.4 净空收敛分析第63-65页
        4.4.5 拱顶沉降分析第65-67页
        4.4.6 围岩应力分析第67-69页
        4.4.7 围岩塑性区分布分析第69-71页
        4.4.8 三台阶七步法支护参数第71页
    4.5 CD法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第71-81页
        4.5.1 CD法简介第71-72页
        4.5.2 计算参数第72页
        4.5.3 建模及划分网格第72-73页
        4.5.4 净空收敛分析第73-75页
        4.5.5 拱顶沉降分析第75-77页
        4.5.6 围岩应力分析第77-79页
        4.5.7 围岩塑性区分布分析第79-81页
        4.5.8 CD法支护参数第81页
    4.6 合理施工方案的探讨第81-84页
        4.6.1 净空收敛对比第81-82页
        4.6.2 拱顶沉降对比第82页
        4.6.3 围岩应力对比第82-83页
        4.6.4 围岩塑性区对比第83页
        4.6.5 合理施工方案建议第83-84页
    4.7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结论第85-86页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隧道照明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通波的高速公路排队车辆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