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本文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桥梁温度问题研究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1.2.2 塔柱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悬索桥主缆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4 悬索桥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不足 | 第16页 |
1.3 地形对桥梁温度场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本文工程背景 | 第17-20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悬索桥索塔及主缆温度测试方案 | 第21-38页 |
2.1 温度场及温度荷载 | 第21-22页 |
2.2 求解温度场的热传导理论 | 第22-26页 |
2.3 温度量测技术 | 第26页 |
2.4 温度测试方案 | 第26-29页 |
2.4.1 主缆温度测试方案 | 第27-28页 |
2.4.2 主塔温度测试方案 | 第28-29页 |
2.5 主缆温度实测数据分析 | 第29-36页 |
2.5.1 春季晴天主缆温度场分布 | 第29-31页 |
2.5.2 夏季晴天主缆温度场分布 | 第31-34页 |
2.5.3 秋季晴天主缆温度场分布 | 第34-36页 |
2.6 主塔温度实测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7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悬索桥温度效应仿真分析 | 第38-61页 |
3.1 概述 | 第38页 |
3.2 悬索桥计算理论 | 第38-44页 |
3.2.1 悬索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计算理论 | 第38-40页 |
3.2.2 悬索桥主缆线形计算理论 | 第40-44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3.1 结构的离散化原则 | 第44-45页 |
3.3.2 模型建立简介 | 第45-47页 |
3.4 计算工况 | 第47-53页 |
3.4.1 工况一:太阳照射一半结构 | 第47-49页 |
3.4.2 工况二:太阳照射整个结构 | 第49-51页 |
3.4.3 工况三:主缆纵向最大温差 | 第51-53页 |
3.5 纵向温度与整体升温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3.6 参数分析 | 第54-60页 |
3.6.1 温度对索塔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3.6.2 升降温对主缆影响效应分析 | 第57-58页 |
3.6.3 不同边中跨比升降温效应分析 | 第58-60页 |
3.7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索塔温度效应理论与实测结果分析 | 第61-73页 |
4.1 概述 | 第61页 |
4.2 单元的选择及建模 | 第61-64页 |
4.2.1 软件及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61页 |
4.2.2 ANSYS热分析及热应力分析 | 第61-64页 |
4.3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 | 第64-66页 |
4.3.1 几何模型建立步骤 | 第64-65页 |
4.3.2 有限元模型建立步骤 | 第65页 |
4.3.3 材料参数 | 第65页 |
4.3.4 边界条件模拟 | 第65页 |
4.3.5 荷载施加 | 第65-66页 |
4.4 索塔温度理论计算结果 | 第66-71页 |
4.4.1 索塔内外表面温差作用下的索塔温度效应分析 | 第66-67页 |
4.4.2 索塔东西侧温差对索塔的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4.4.3 年温变化对索塔的影响分析 | 第68-71页 |
4.5 理论与实测值结果对比分析 | 第71页 |
4.6 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