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曲率模态变化率的桥梁损伤识别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基于动力测试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基于固有频率的损伤识别第12-13页
        1.2.2 基于振型的结构损伤识别第13-15页
        1.2.3 基于柔度矩阵的结构损伤识别第15-16页
        1.2.4 其他损伤识别方法第16-17页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概述第17-19页
第二章 Euler-Bernoulli梁刚度均匀退化模型第19-2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Euler-Bernoulli梁弯曲振动第19-20页
    2.3 Euler-Bernoulli梁刚度均匀退化模型第20-22页
    2.4 均匀模型的损伤因子灵敏度分析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损伤区域识别的模态挠度曲率法第25-44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模态挠度曲率差指标函数第25-27页
    3.3 数值算例分析第27-39页
        3.3.1 简支梁桥损伤定位第27-32页
        3.3.2 连续梁桥损伤定位第32-39页
    3.4 指标函数计算荷载的优化设计第39-43页
        3.4.1 均布荷载第39-41页
        3.4.2 集中荷载第41页
        3.4.3 自平衡的荷载组第41-43页
        3.4.4 小结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损伤程度识别的频率改变率法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区域刚度非均匀退化定量识别第44-49页
    4.3 数值算例分析第49-54页
        4.3.1 区域刚度均匀退化定量识别第49-50页
        4.3.2 多区域刚度均匀退化定量识别第50-51页
        4.3.3 区域刚度非均匀退化定量识别第51-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RC梁裂缝区域及其刚度退化识别试验第55-80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试验研究方案第55-58页
        5.2.1 试验目的第55页
        5.2.2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55-56页
        5.2.3 试验过程及现象第56-58页
    5.3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第58-68页
        5.3.1 静载试验数据分析第58-62页
        5.3.2 动力测试结果及模态分析第62-68页
    5.4 试验梁裂缝区域及刚度损伤识别第68-76页
        5.4.1 R1梁识别结果第69-73页
        5.4.2 R2梁识别结果第73-76页
    5.5 裂缝区域及其刚度退化识别结果验证第76-79页
        5.5.1 有限元模型及其修正第76-77页
        5.5.2 识别结果验证第77-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80-81页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A 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发表论文情况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V形谷底悬索桥温度效应研究及参数分析
下一篇:基于PZT阻抗法的钢结构桥梁高强螺栓损伤监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