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31页 |
1.1 生物毒素介绍 | 第11-18页 |
1.1.1 黄曲霉毒素的介绍 | 第12-16页 |
1.1.2 伏马毒素的介绍 | 第16-18页 |
1.2 现今生物毒素常用的的检测技术 | 第18-24页 |
1.2.1 色谱法 | 第19-21页 |
1.2.2 免疫学方法 | 第21-24页 |
1.3 量子点的介绍 | 第24-26页 |
1.4 磁性纳米颗粒的介绍 | 第26-28页 |
1.5 本文立题思想 | 第28-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46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仪器 | 第31-33页 |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46页 |
2.2.1 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的合成 | 第33页 |
2.2.2 聚苯乙烯包裹Fe3O4磁性粒子 | 第33页 |
2.2.3 表面功能化的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4 聚苯乙烯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和功能化的CdSe量子点形貌的表征(TEM) | 第34页 |
2.2.5 XRD表征磁性纳米粒子和功能化的CdSe量子点 | 第34页 |
2.2.6 聚苯乙烯微球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吸效果表征 | 第34页 |
2.2.7 邻菲罗啉法测定微球表面羧基含量 | 第34页 |
2.2.8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毒素 | 第34-35页 |
2.2.9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35-41页 |
2.2.10 伏马毒素的检测 | 第41-46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63页 |
3.1 聚苯乙烯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和功能化的CdSe量子点形貌的表征(TEM) | 第46页 |
3.2 XRD表征磁性纳米粒子和功能化的CdSe量子点 | 第46-47页 |
3.3 聚苯乙烯微球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吸效果表征 | 第47-48页 |
3.4 邻菲罗啉法测定微球表面羧基含量 | 第48页 |
3.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毒素 | 第48-49页 |
3.6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49-57页 |
3.6.1 偶联结果的表征 | 第49-52页 |
3.6.2 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3.6.3 新方法工作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53页 |
3.6.4 不同方法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结果比较 | 第53-55页 |
3.6.5 BSA作为反应基质的检测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3.6.6 新方法检测特异性的分析 | 第56-57页 |
3.7 伏马毒素的检测 | 第57-63页 |
3.7.1 偶联结果的表征 | 第57-58页 |
3.7.2 新方法工作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8-59页 |
3.7.3 不同方法检测花生中伏马毒素结果比较 | 第59-61页 |
3.7.4 BSA作为反应基质的检测效果分析 | 第61页 |
3.7.5 新方法检测特异性的分析 | 第61-63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3-64页 |
4.1 Fe_3O_4磁性纳米微球和CdSe荧光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页 |
4.2 检测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页 |
4.3 新方法检测效果的评估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