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H市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研究流程及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1.3.1. 研究流程 | 第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4.2. 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 第2章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相关概述 | 第20-28页 | 
| 2.1.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 2.1.1. 中职院校 | 第20-21页 | 
| 2.1.2. 工匠精神 | 第21-22页 | 
| 2.1.3. 工匠精神培育 | 第22-23页 | 
| 2.2.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大意义 | 第23-28页 | 
| 2.2.1. 有利于实现制造强国之梦 | 第23-24页 | 
| 2.2.2. 有利于中职院校生存发展 | 第24-25页 | 
| 2.2.3. 有利于完善学生职业生涯 | 第25-28页 | 
| 第3章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查及其困境 | 第28-48页 | 
| 3.1.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查 | 第28-34页 | 
| 3.1.1. 调查方法 | 第28页 |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29页 | 
| 3.1.3.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放情况 | 第29-30页 | 
| 3.1.4. 问卷的综合分析 | 第30-34页 | 
| 3.2.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 | 第34-44页 | 
| 3.2.1. 学校资源与氛围相关问题 | 第34-37页 | 
| 3.2.2. 教师传道受业过程中的问题 | 第37-40页 | 
| 3.2.3. 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 | 第40-44页 | 
| 3.3.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 3.3.1. 财政投入失衡 | 第44-45页 | 
| 3.3.2. 职业精神教育不足 | 第45页 | 
| 3.3.3. 生源质量不佳 | 第45-48页 | 
| 第4章 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 第48-56页 | 
| 4.1. 学校层面 | 第48-51页 | 
| 4.1.1. 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优秀教育资源 | 第48页 | 
| 4.1.2. 改善校园风气,营造崇礼尚技氛围 | 第48-49页 | 
| 4.1.3. 拓展培育途径,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 第49-51页 | 
| 4.2. 教师层面 | 第51-53页 | 
| 4.2.1. 加强师风建设,促进教师率先垂范 | 第51-52页 | 
| 4.2.2. 弘扬师道精神,构筑和谐师生关系 | 第52-53页 | 
| 4.2.3. 加快制度建设,保障教师正当权益 | 第53页 | 
| 4.3. 学生层面 | 第53-56页 | 
| 4.3.1. 明确行为规范,组织学生互相监督 | 第53-54页 | 
| 4.3.2. 倡导尊师重教,传承师道尊严观念 | 第54页 | 
| 4.3.3. 强调工匠价值,树立积极正确就业观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附录 | 第64-68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