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的实现机制 | 第13-26页 |
2.1 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概述 | 第13-14页 |
2.2 远动通讯规约 | 第14-17页 |
2.2.1 一般通讯规约简介 | 第14-15页 |
2.2.2 几种主要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特性比较 | 第15-16页 |
2.2.3 IEC 608705104规约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3 保护装置定值模型 | 第17-25页 |
2.3.1 TCP/IP协议介绍 | 第17-19页 |
2.3.2 IEC60870-104规约 | 第19-20页 |
2.3.3 IEC104规约一般体系结构 | 第20页 |
2.3.4 IEC104规约结构 | 第20-21页 |
2.3.5 IEC104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结构 | 第21-23页 |
2.3.6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的发送和接收序号的维护 | 第23-24页 |
2.3.7 IEC60870-104规约中对于TCP/IP协议的应用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技术方案 | 第26-31页 |
3.1 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功能实现的各环节 | 第26-27页 |
3.1.1 信息采集 | 第26页 |
3.1.2 信息集中 | 第26页 |
3.1.3 信息传输 | 第26-27页 |
3.1.4 信息解析显示 | 第27页 |
3.2 继电保护定值远方修改工程实现要点 | 第27-28页 |
3.2.1 通讯机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存储 | 第27页 |
3.2.2 通讯机信息整理调整 | 第27页 |
3.2.3 通讯机信息处理配置 | 第27-28页 |
3.2.4 通讯机通讯规约实现 | 第28页 |
3.3 IEC608705-104的实施过程 | 第28-30页 |
3.3.1 TCP连接的建立过程 | 第28-29页 |
3.3.2 循环遥测数据传送 | 第29页 |
3.3.3 总召唤过程 | 第29页 |
3.3.4 校时过程 | 第29页 |
3.3.5 子站事件主动上传 | 第29页 |
3.3.6 遥控/遥调过程 | 第29-30页 |
3.3.7 召唤电度过程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的具体实现 | 第31-43页 |
4.1 程序开发环境简介 | 第31-32页 |
4.1.1 Tornado开发环境 | 第31页 |
4.1.2 VxWorks操作系统 | 第31-32页 |
4.2 通讯单元分析 | 第32-35页 |
4.2.1 通讯单元结构 | 第32-34页 |
4.2.2 通讯单元数据组织 | 第34-35页 |
4.3 通讯机规约模块化实现接口 | 第35-36页 |
4.4 IEC60870-104规约模块流程设计 | 第36-42页 |
4.4.1 主函数流程设计 | 第36-37页 |
4.4.2 初始化流程设计 | 第37-38页 |
4.4.3 报文接收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4.4.4 报文处理流程设计 | 第39-41页 |
4.4.5 报文发送流程设计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应用 | 第43-50页 |
5.1 调试检验环境 | 第43-47页 |
5.1.1 通讯机配置基本操作界面及通讯机物理信息配置 | 第43-45页 |
5.1.2 通讯机板卡端口集配置 | 第45页 |
5.1.3 通讯机转发表的信号配置 | 第45-46页 |
5.1.4 通讯机监控集的端口配置 | 第46-47页 |
5.2 调试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