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王充及其《论衡》 | 第11-14页 |
第1章 “疾虚妄”在阅读写作中的多层含义 | 第14-22页 |
1.1 “疾虚妄”所“疾”何物 | 第14-17页 |
1.2 作为阅读与写作目的的“疾虚妄” | 第17-19页 |
1.3 作为阅读与写作策略的“疾虚妄” | 第19-22页 |
第2章 王充的阅读观 | 第22-31页 |
2.1 经与经学 | 第22-23页 |
2.2 博通五经,兼采诸子 | 第23-28页 |
2.2.1 由专经向多经 | 第24-25页 |
2.2.2 打破师法家法之界 | 第25-26页 |
2.2.3 打破今文古文之界 | 第26-27页 |
2.2.4 以诸子补五经 | 第27-28页 |
2.3 问难距师,学以致用 | 第28-31页 |
第3章 王充的写作观 | 第31-42页 |
3.1 “文”、“德”之论 | 第31-34页 |
3.1.1 儒者四分 | 第31-33页 |
3.1.2 功利主义文章观 | 第33-34页 |
3.2 “论衡”之“论” | 第34-36页 |
3.3 “五文”之说及其辨析 | 第36-39页 |
3.4 “形露易观”辨 | 第39-42页 |
第4章 《论衡》的解读史及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42-52页 |
4.1 《论衡》的解读史概述 | 第42-47页 |
4.1.1 从“异书”到“巨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论衡》的解读 | 第42-43页 |
4.1.2 肯定中蕴含否定:隋唐时期对《论衡》的解读 | 第43-45页 |
4.1.3 “攻之者众,好之者终不绝”:宋元明清时期对《论衡》的解读 | 第45-47页 |
4.2 《论衡》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