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选题作用和意义 | 第8-14页 |
·本课题选题作用 | 第8-12页 |
·本课题选题立论的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思路和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企业融资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融资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船舶出口贸易融资概念和种类 | 第17-18页 |
·船舶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内外船舶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0-35页 |
·世界新兴造船强国——韩国、日本造船企业融资的经验 | 第20-25页 |
·日本造船业融资分析 | 第20-22页 |
·韩国造船业融资分析 | 第22-24页 |
·日本、韩国船舶出口企业融资经验 | 第24-25页 |
·欧洲老牌造船强国——德国造船企业融资的特点 | 第25-28页 |
·德国造船业融资分析 | 第25-28页 |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船舶企业融资的特点及方式 | 第28-33页 |
·中国船舶制造企业生产布局、出口情况和业务模式 | 第28-29页 |
·沿海发达地区船舶出口企业融资特点 | 第29-30页 |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船舶出口企业的融资方式 | 第30-33页 |
·对江西船舶企业融资的启示 | 第33-35页 |
·借鉴德国KG模式,设立船舶产业基金,扩大融资渠道 | 第33-34页 |
·吸收韩国日本经验,发挥信用保险作用,建立担保体系 | 第34页 |
·学习我国沿海方法,完善建造船舶抵押,利用外贸代理融资 | 第34-35页 |
第3章 江西省船舶出口企业融资特点及分析 | 第35-47页 |
·船舶出口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 第35-39页 |
·全省船舶工业现状 | 第35-37页 |
·全省造船工业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全省造船工业面临的机遇 | 第38-39页 |
·船舶出口企业融资现状剖析 | 第39-43页 |
·江西外贸代理公司融资现状剖析 | 第39-41页 |
·江西主要船舶出口制造企业融资现状剖析 | 第41-43页 |
·江西省船舶出口企业融资存在的障碍及原因 | 第43-47页 |
·船舶出口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障碍 | 第43页 |
·船舶出口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 第43-47页 |
第4章 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融资案例分析 | 第47-60页 |
·江州造船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47-50页 |
·江西江州造船厂历史由来 | 第47页 |
·江州造船厂的历史业绩 | 第47-48页 |
·江州公司经营情况 | 第48-50页 |
·江州公司融资的方式和特点 | 第50-51页 |
·江州公司改制以前融资特点 | 第50-51页 |
·江州公司改制后融资特点 | 第51页 |
·江州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 第51-54页 |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第51-52页 |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 第53页 |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江州公司融资信用风险评估——四因子评级模型 | 第54-58页 |
·行业定位 | 第54-55页 |
·宏观环境 | 第55-56页 |
·财务状况 | 第56-57页 |
·供应需求 | 第57-58页 |
·江州公司信用风险评级的结论 | 第58页 |
·江州公司实际融资效果与评价 | 第58-60页 |
第5章 提升江西船舶出口企业融资水平的建议 | 第60-71页 |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 第60-62页 |
·创新抵押融资品种,推陈出新融资方式 | 第60页 |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探讨融资渠道创新 | 第60页 |
·创新融资租赁方式,推进船舶租赁融资 | 第60-61页 |
·改善银行授信方法,降低企业信贷门槛 | 第61页 |
·加强金融人员培训,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 第61-62页 |
·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建设 | 第62-64页 |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 第62-63页 |
·科学实施信用评级 | 第63-64页 |
·强化财政支持,优化出口环境 | 第64-67页 |
·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船企技术创新 | 第64页 |
·加快退税速度,推行先退税后核销,建议船舶出口零税率 | 第64-65页 |
·加强出口信贷支持,努力推广信保融资 | 第65-67页 |
·加强自身发展,增强融资能力 | 第67-68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 第67页 |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机构联系 | 第67页 |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快船舶产品创新 | 第67-68页 |
·加快船舶配套发展,扩大船舶产业规模 | 第68页 |
·创建产业基金,构建融资体系 | 第68-71页 |
·船舶产业基金的作用 | 第68-69页 |
·中船基金运行效果 | 第69页 |
·成立船舶基金的方案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