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一)我国历来重视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地位 | 第9-10页 |
(二)课堂朗读是小学低段学生感悟语文的基本途径 | 第10页 |
(三)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弊端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 第11-12页 |
(二)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理念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研究 | 第13页 |
(四)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调查研究 | 第13-15页 |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5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小学低段学生 | 第16页 |
(二)语文课堂教学 | 第16页 |
(三)朗读教学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实录分析法 | 第17页 |
(三)文本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一、朗读教学的历史演变 | 第18页 |
二、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价值 | 第18-20页 |
(一)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 第18-19页 |
(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 | 第19-20页 |
(三)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20页 |
三、朗读教学的特点 | 第20-22页 |
(一)朗读教学中语言的规范性 | 第20-21页 |
(二)朗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再造性 | 第21页 |
(三)朗读教学中方式的趣味性 | 第21-22页 |
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段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 | 第22-24页 |
(一)字音准确,普通话流畅 | 第22-23页 |
(二)想象画面,感受语言 | 第23页 |
(三)情感体验,获得感受 | 第23-24页 |
五、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重庆市某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53页 |
一、现状 | 第25-47页 |
(一)朗读内容与要求现状 | 第31页 |
(二)教材的体裁分析 | 第31-32页 |
(三)语文课堂实录 | 第32-47页 |
1、实录一 | 第32-38页 |
2、实录二 | 第38-41页 |
3、实录三 | 第41-44页 |
4、实录四 | 第44-47页 |
二、已有水平 | 第47-48页 |
三、问题 | 第48-50页 |
(一)教师范读不够,范读水平较低 | 第48-49页 |
(二)教师对课堂朗读评价单一,缺乏针对性 | 第49页 |
(三)朗读教学重识字,轻想象和情感体验 | 第49-50页 |
(四)朗读教学缺乏因“材”施教 | 第50页 |
四、成因分析 | 第50-53页 |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过分注重知识性教育 | 第50-51页 |
(二)教师职业素养不足 | 第51-52页 |
(三)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朗读教学的实施存在问题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应对策略 | 第53-66页 |
一、教师应明确小学低段课堂朗读教学的任务 | 第53-55页 |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 | 第53-54页 |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 | 第54-55页 |
(三)重视培养低段学生的注意力 | 第55页 |
二、提升教师的朗读素养 | 第55-61页 |
(一)坚持与时俱进,重视朗读教学 | 第55-56页 |
(二)提高朗读技巧,重视范读 | 第56-57页 |
(三)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 第57-58页 |
(四)提高朗读教学针对性,因体裁施教 | 第58-61页 |
(五)提高教师评价能力,重视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61页 |
三、构建“朗读型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 第61-64页 |
(一)何为“朗读型课堂” | 第61-63页 |
(二)以《葡萄沟》课堂教学为例 | 第63-64页 |
四、朗读教学需要各方力量的密切配合 | 第64-66页 |
(一)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开展研讨活动,突出朗读的想象性和创新性 | 第64页 |
(二)家长督促、鼓励儿童朗读,养成朗读习惯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