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关关系的轮廓与多变量的过程能力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能力分析 | 第20-46页 |
2.1 过程能力指数 | 第20-38页 |
2.1.1 一元过程能力指数 | 第20-25页 |
2.1.2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 第25-34页 |
2.1.3 轮廓过程能力指数 | 第34-38页 |
2.2 过程能力分析 | 第38-43页 |
2.2.1 相关概念 | 第38-41页 |
2.2.2 过程能力分析流程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针对相关的轮廓与多变量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 第46-60页 |
3.1 简单线性轮廓模型 | 第47-48页 |
3.2 相关的轮廓与多变量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3.3 基于区域体积比的过程能力分析 | 第50-53页 |
3.4 过程能力分析的步骤 | 第53-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仿真研究与案例研究 | 第60-78页 |
4.1 仿真研究 | 第60-65页 |
4.1.1 确定质量特性变量 | 第60-62页 |
4.1.2 不同方差下的各个指标 | 第62-65页 |
4.1.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页 |
4.2 案例研究 | 第65-76页 |
4.2.1 收集数据 | 第65-69页 |
4.2.2 数据的独立性与正态性检验 | 第69-72页 |
4.2.3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 第72-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