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MDA的面向微服务模型转换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2-14页
        1.2.1 课题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模型驱动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2 微服务架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各章安排第16-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微服务架构关键技术概述第19-29页
    2.1 模型驱动设计原则第19-20页
        2.1.1 模型驱动架构的基础第19-20页
        2.1.2 MDA结构概述第20页
    2.2 微服务架构模型及原则第20-24页
        2.2.1 微服务架构原则第21-22页
        2.2.2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模式第22-24页
    2.3 UML设计方法第24页
    2.4 Docker容器技术第24-28页
        2.4.1 Docker技术简介第25-26页
        2.4.2 Docker容器的实现原理第26-27页
        2.4.3 Docker容器实现微服务架构设计技术研究第27页
        2.4.4 SpringBoot技术简介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MS_PIM模型建模第29-37页
    3.1 基于规则约束的MS_PIM模型构建第29-31页
        3.1.1 MS_PIM模型建立第29-30页
        3.1.2 MS_PIM模型构造类型第30-31页
    3.2 基于交互建模语言的MS_PIM模型构建第31-35页
        3.2.1 微服务概念元模型第31-34页
        3.2.2 模块重用设计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MS_DKPSM模型建模第37-45页
    4.1 基于规则约束的MS_DKPSM模型构建第37-41页
        4.1.1 MS_DKPSM的单体业务模型第37-38页
        4.1.2 MS_DKPSM的Service模型第38-39页
        4.1.3 MS_DKPSM的网关模型第39-40页
        4.1.4 MS_DKPSM的数据模型第40-41页
    4.2 基于交互建模语言的MS_DKPSM模型构建第41-43页
        4.2.1 MS_DKPSM模型到MSIM模型第41页
        4.2.2 MSCM模型构建过程第41-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MS_PIM到MS_DKPSM模型映射转换第45-59页
    5.1 基于规则约束的MS_PIM到MS_DKPSM映射第45-52页
        5.1.1 规则转换类别描述第46-47页
        5.1.2 转换规则及表示法第47-48页
        5.1.3 MS_PIM到MS_DKPSM模型转换规则第48-50页
        5.1.4 MS_DKPSM实例映射模型转换规则第50-52页
    5.2 基于交互建模语言的MS_PIM到MS_DKPSM映射第52-58页
        5.2.1 模型转换及映射关系第52-55页
        5.2.2 图形化组件映射规则第55-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Docker容器部署微服务实例说明第59-75页
    6.1 Docker容器的环境和部署过程第59-67页
        6.1.1 整体架构第59-60页
        6.1.2 开发部署过程第60-64页
        6.1.3 分层结构开发框架第64-65页
        6.1.4 访问模型与通知组件第65-67页
    6.2 微服务架构模式下的实例部署第67-70页
        6.2.1 基于规则的模型驱动实例部署第67页
        6.2.2 基于交互建模语言的模型驱动实例部署第67-68页
        6.2.3 服务之间消息通知测试第68-69页
        6.2.4 两种模型驱动转换微服务模型比较第69-70页
    6.3 实现负载均衡第70-74页
        6.3.1 构建负载均衡策略第70-72页
        6.3.2 负载均衡策略测试第72-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7.1 总结第75-76页
    7.2 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连接处理技术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优化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二维虚拟试穿的图像变形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