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自发光粒子系统实时光照模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研究现状概述第11-15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5-16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8-32页
    2.1 粒子系统的基本模型第18-22页
        2.1.1 粒子系统的公式化描述第19页
        2.1.2 粒子的生成第19-20页
        2.1.3 粒子的属性第20-21页
        2.1.4 粒子的更新与消亡第21-22页
    2.2 延迟着色第22-26页
        2.2.1 传统的多光源渲染方法第22-23页
        2.2.2 延迟着色的概念第23-24页
        2.2.3 延迟着色的渲染过程第24-26页
    2.3 延迟光照第26-30页
        2.3.1 延迟光照的概念第26-28页
        2.3.2 延迟光照的渲染过程第28-30页
        2.3.3 延迟光照的优点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基于屏幕空间的光照渲染方法设计第32-38页
    3.1 算法整体流程第32-34页
    3.2 基于分块的延迟渲染第34-37页
        3.2.1 基于分块的延迟渲染的概念第34-35页
        3.2.2 基于分块的延迟渲染的过程第35页
        3.2.3 建立分块信息第35-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群簇划分算法第38-51页
    4.1 群簇划分模型第38-42页
        4.1.1 点光源渲染模型第38-40页
        4.1.2 群簇合并代价第40-42页
    4.2 基于随机采样的群簇划分算法第42-44页
        4.2.1 合并光源的依据第42-43页
        4.2.2 随机采样的过程第43-44页
    4.3 基于分隔的群簇划分优化算法第44-49页
        4.3.1 分隔群簇的过程第45-46页
        4.3.2 群簇分隔算法的优化第46-49页
    4.4 最终的群簇划分算法第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自发光粒子系统模拟器框架设计与分析第51-55页
    5.1 模拟器框架设计第51-53页
        5.1.1 设计思路第51-52页
        5.1.2 整体计算流程第52-53页
    5.2 实现细节第53-54页
        5.2.1 信息的读取第53-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8页
    6.1 实验运行环境第55页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67页
        6.2.1 实验场景的信息第55-57页
        6.2.2 实验结果第57-63页
        6.2.3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第63页
        6.2.4 闪烁现象的模拟第63-66页
        6.2.5 实验效率分析第66-67页
    6.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7.1 本文总结第68-69页
    7.2 未来工作第69-70页
        7.2.1 群簇数量的选取第69页
        7.2.2 随机采样的依据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矢量格式录井图绘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流体模拟的压缩感知上采样方法与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