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格式录井图绘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1 录井技术发展分析 | 第12页 |
1.2.2 国际录井图绘制现状与分析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录井图绘制现状与分析 | 第13页 |
1.2.4 录井行业面临的挑战 | 第13-14页 |
1.2.5 录井图绘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相关工具软件简介 | 第14-15页 |
1.3.1 C | 第14页 |
1.3.2 GDI+ | 第14-15页 |
1.3.3 X ML | 第15页 |
1.3.4 SVG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图例符号绘制子系统 | 第18-39页 |
2.1 需求分析 | 第18-21页 |
2.1.1 矢量图例符号包含的基本内容 | 第18页 |
2.1.2 用户需求 | 第18-19页 |
2.1.3 子系统功能 | 第19-20页 |
2.1.4 子系统模块组成 | 第20-21页 |
2.2 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35页 |
2.2.1 基本图元基类的组织 | 第21-25页 |
2.2.1.1 基本图元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22-23页 |
2.2.1.2 任意多边形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23-24页 |
2.2.1.3 图形组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24-25页 |
2.2.2 基本图元的绘制流程 | 第25-27页 |
2.2.3 图形操作功能的实现 | 第27-29页 |
2.2.4 矢量图例符号的存取 | 第29-30页 |
2.2.5 矢量图例符号库的创建 | 第30-35页 |
2.3 系统测试 | 第35-38页 |
2.3.1 系统流程 | 第35页 |
2.3.2 系统主界面 | 第35-36页 |
2.3.3 系统测试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矢量图件主体绘制子系统 | 第39-62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9-42页 |
3.1.1 业务流程 | 第39-40页 |
3.1.2 系统功能需求 | 第40-41页 |
3.1.3 用户操作界面需求 | 第41页 |
3.1.4 系统性能需求 | 第41-42页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49页 |
3.2.1 总体绘制流程 | 第42-43页 |
3.2.2 系统总体架构 | 第43-44页 |
3.2.3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4-45页 |
3.2.4 系统类对象设计 | 第45-47页 |
3.2.5 图头模块设计 | 第47页 |
3.2.6 组道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3.2.7 数据存取设计 | 第48-49页 |
3.3 绘制系统的实现 | 第49-56页 |
3.3.1 图头模块的实现 | 第49页 |
3.3.2 组道模块的实现 | 第49-55页 |
3.3.2.1 标尺数据的绘制 | 第50页 |
3.3.2.2 曲线数据的绘制 | 第50-51页 |
3.3.2.3 矢量图例符号的绘制 | 第51-53页 |
3.3.2.4 组道部分用户操作接 . 的实现 | 第53-55页 |
3.3.3 录井数据查询的实现 | 第55-56页 |
3.4 绘制系统的测试 | 第56-61页 |
3.4.1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3.4.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7-61页 |
3.4.2.1 图头模块测试 | 第57-58页 |
3.4.2.2 组道模块测试 | 第58-60页 |
3.4.2.3 图保存模块测试 | 第60页 |
3.4.2.4 数据库连接模块测试 | 第60-61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论文总结 | 第62-63页 |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