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7-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 微时代 | 第11-14页 |
2. 媒介素养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6-18页 |
(一)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1. 营造良好社会媒介环境的现实选择 | 第16页 |
2.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客观要求 | 第16-17页 |
3. 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 第17页 |
(二)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1. 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 第17页 |
2. 有助于大学生抵制不良文化渗透 | 第17-18页 |
3.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 | 第18页 |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 | 第18-25页 |
(一) 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 | 第19-22页 |
(二) 大学生媒介认知情况 | 第22-23页 |
(三) 大学生媒介参与情况 | 第23-24页 |
(四) 大学生媒介利用情况 | 第24-25页 |
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 | 第25-30页 |
(一) 大学生媒介接触存在虚假满足 | 第25-27页 |
(二) 大学生媒介认知水平浮于表面 | 第27-28页 |
(三) 大学生媒介参与意识比较薄弱 | 第28-29页 |
(四) 大学生媒介异化趋势比较明显 | 第29-30页 |
五、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一) 政府忽视媒介素养教育 | 第30页 |
1. 媒介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0页 |
2. 政府素质教育体系不健全 | 第30页 |
(二) 微媒介把关人作用缺位 | 第30-31页 |
1. 媒介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 | 第31页 |
2. 微媒介企业社会责任淡薄 | 第31页 |
(三)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滞后 | 第31-33页 |
1. 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 第32页 |
2. 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有限 | 第32-33页 |
(四)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 第33-34页 |
1. 大学生个性独立,但自我控制能力差 | 第33页 |
2. 大学生渴望信息,但信息批判能力弱 | 第33页 |
3. 大学生视野开阔,但媒介意识较薄弱 | 第33-34页 |
六、构建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体系 | 第34-39页 |
(一) 政府先行,完善法律法规,实施素质教育 | 第34-35页 |
1. 建立健全宏观政策指导 | 第34-35页 |
2. 完善媒介监督管理机制 | 第35页 |
3 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 第35页 |
(二) 媒体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提高行业自律 | 第35-36页 |
1. 提高职业道德,增强媒体行业自律 | 第35页 |
2. 提高责任意识,发挥媒体教育力量 | 第35-36页 |
(三) 高校主导,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思想领袖 | 第36-38页 |
1. 转变观念,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 第36-37页 |
2. 借助微媒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37页 |
3. 培养教师队伍,引领学生思想行为 | 第37-38页 |
(四) 学生自律,增强媒介意识,提高媒介能力 | 第38-39页 |
1. 掌握知识,提高媒介意识 | 第38页 |
2. 注重实践,提升媒介技能 | 第38页 |
3. 严于律己,塑造媒介习惯 | 第38-39页 |
七、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Abstract | 第43-44页 |
附录一 | 第45-47页 |
附录二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