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27页
    一、选题缘由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24页
        (一)责任感研究综述第11-15页
        (二)自我责任感研究综述第15-18页
        (三)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研究综述第18-23页
        (四)总述第23-24页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点第24-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二)研究创新点第25-26页
    五、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26页
        (二)调查访谈法第26页
        (三)跨学科研究法第26-27页
第一章 大学生自我责任感概述第27-36页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缺失的现实案例第27-29页
    二、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9-31页
        (一)责任第29页
        (二)责任感第29-30页
        (三)自我责任感第30页
        (四)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第30-31页
        (五)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第31页
    三、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具体内容第31-33页
    四、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第33-36页
        (一)自我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第33-34页
        (二)自我责任感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第34页
        (三)自我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形成重要前提第34-35页
        (四)自我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第35-36页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现状调研第36-57页
    一、调查概况说明第36-38页
        (一)开放式访谈第36页
        (二)问卷设计第36-37页
        (三)调查对象第37-38页
    二、调查现状概述第38-51页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感总体情况第38-40页
        (二)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具体情况第40-51页
    三、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特点第51-57页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感整体水平较高第51页
        (二)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具有不平衡性第51-52页
        (三)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存在知行脱节第52-53页
        (四)大众媒体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影响增强第53-54页
        (五)自我责任感因大学生个体差异而差距较大第54-57页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的误区及其原因分析第57-64页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的误区分析第57-59页
        (一)认识层面:责任感培育是务虚第57-58页
        (二)理论层面:培育内容偏理论化第58-59页
        (三)实践层面: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第59页
    二、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误区的原因分析第59-64页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第60-61页
        (二)内容体系不完整第61-62页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第62-64页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原则及具体策略第64-80页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原则第64-66页
        (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64-65页
        (二)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第65-66页
        (三)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第66页
    二、提升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培育效果的具体策略第66-80页
        (一)巩固培育主阵地,完善自我责任感发展平台第67-70页
        (二)立足大学生主体,推动自我责任感主动生成第70-72页
        (三)夯实培育基础,关注自我责任感生长起点第72-75页
        (四)拓宽培育渠道,优化自我责任感成长环境第75-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8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社会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基于三种类型高校的实证考察
下一篇:“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