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广州高密度旧街区雨水设施模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9页
        1.1.1 现实背景第16-17页
        1.1.2 理论背景第17-18页
        1.1.3 地域背景第18-19页
        1.1.4 尺度背景第19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9-20页
        1.2.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2 研究目的第20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4页
        1.3.1 高密度第20-21页
        1.3.2 街区第21-22页
        1.3.3 雨洪管理第22-23页
        1.3.4 低影响开发理念第23-24页
        1.3.5 雨水设施模式第24页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24-25页
        1.4.1 研究对象及范围限定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5-29页
        1.5.1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5.2 研究框架第27-29页
第二章 国内外低影响开发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第29-48页
    2.1 国外低影响开发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第29-34页
        2.1.1 国外低影响开发理论发展历程第29-30页
        2.1.2 国外低影响开发理念的街区雨洪实践第30-32页
        2.1.3 国外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量化研究第32页
        2.1.4 国外不同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对比第32-34页
    2.2 国内低影响开发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第34-39页
        2.2.1 国内低影响开发理论研究发展历程第34-36页
        2.2.2 国内低影响开发理念的街区雨洪实践第36-38页
        2.2.3 国内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量化研究第38-39页
    2.3 城市旧街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相关研究第39-46页
        2.3.1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构建条件第39-40页
        2.3.2 街区雨水径流相关研究第40-42页
        2.3.3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理论第42-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广州旧街区雨洪环境现状特征分析第48-91页
    3.1 广州自然环境特征概况第48-53页
        3.1.1 气候及降雨特征第48-50页
        3.1.2 地质地貌土壤特征第50-51页
        3.1.3 植被特征第51-53页
    3.2 广州旧街区暴雨内涝成因分析第53-59页
        3.2.1 暴雨内涝的间接成因第53-58页
        3.2.2 暴雨内涝的直接成因第58-59页
    3.3 案例研究对象概况第59-65页
        3.3.1 案例研究对象选定基本原则第59页
        3.3.2 案例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与共性研究第59-61页
        3.3.3 老旧街区布局模式第61-65页
    3.4 空间环境因子与地面径流关联性分析第65-80页
        3.4.1 屋面雨水径流第65-66页
        3.4.2 公共空间与广场雨水径流第66-69页
        3.4.3 街道雨水径流第69-77页
        3.4.4 绿地雨水径流第77-80页
    3.5 场地雨水径流与汇水区特征分析第80-87页
        3.5.1 场地雨水径流特征分析第80-84页
        3.5.2 场地汇水区特征分析第84-87页
    3.6 基于汇水区的场地类型划分第87-89页
        3.6.1 场地汇水基本模式第87-88页
        3.6.2 汇水区的场地特征第88-89页
    3.7 广州旧街区雨洪环境空间特征总结第89-90页
    3.8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低影响开发理念雨水设施模式模拟与设计第91-122页
    4.1 SWMM模型概述第91-92页
        4.1.1 SWMM模型原理第91页
        4.1.2 SWMM模型构建方法第91页
        4.1.3 SWMM模型概化第91-92页
    4.2 基于SWMM模型和暴雨强度公式的量化结果模拟第92-107页
        4.2.1 子汇水区划分第92页
        4.2.2 参数选择与率定第92-97页
        4.2.3 场地现状与情境设计模拟第97-100页
        4.2.4 场地雨水设施模块的雨洪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0-104页
        4.2.5 场地改造后雨水设施组合方案的雨洪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4-107页
    4.3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模式具体实施方案第107-121页
        4.3.1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模块实施方案第108-113页
        4.3.2 公共空间与广场总体改造设计方案第113-116页
        4.3.3 街道总体改造设计方案第116-119页
        4.3.4 绿地总体改造设计方案第119-120页
        4.3.5 植物选择第120-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结语第122-125页
    结论第122-123页
    创新与不足第123-124页
    未来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4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珠三角高密度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综合体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校传统校园改扩建中室外开放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