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改扩建中室外开放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9页
        1.1.1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的重要性第12页
        1.1.2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普遍性第12-18页
        1.1.3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长久性第18-19页
    1.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19-22页
        1.2.1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解析第19-21页
        1.2.2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第21-2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2-26页
        1.3.1 校园规划相关理论第22-23页
        1.3.2 国内外改造与扩建文献第23-24页
        1.3.3 建筑外部空间的相关研究理论第24-25页
        1.3.4 国内外理论研究总结第25页
        1.3.5 调查分析综述第25-26页
    1.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框架第26-28页
        1.4.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4.2 研究框架第27-28页
第二章 高校室外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第28-45页
    2.1 国内外高校室外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第28-36页
        2.1.1 国外高校室外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第28-31页
        2.1.2 国内传统校园室外空间的发展历程第31-36页
    2.2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的问题与需求第36-42页
        2.2.1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现状第36-37页
        2.2.2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2.2.3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存在的需求第40-42页
    2.3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的发展趋势第42-44页
        2.3.1 城市化与社会化第42页
        2.3.2 多样化与复合化第42-43页
        2.3.3 人文化与可持续性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类型、原则和目标第45-59页
    3.1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类型第45-47页
        3.1.1 原址改造型第45-46页
        3.1.2 原址扩建型第46-47页
    3.2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原则第47-54页
        3.2.1 原真性原则第47-48页
        3.2.2 整体性原则第48-50页
        3.2.3 动态性原则第50-53页
        3.2.4 人性化原则第53页
        3.2.5 可持续性原则第53-54页
    3.3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设计目标第54-58页
        3.3.1 传统空间的保护第55页
        3.3.2 新旧空间的衔接第55-56页
        3.3.3 空间的活力提升第56-58页
        3.3.4 空间的整体协调第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规划视角下,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整体设计策略第59-95页
    4.1 基于校园功能架构调整的室外开放空间设计第59-68页
        4.1.1 整体可生长架构的构建第59-62页
        4.1.2 功能的合理布置与分区第62-65页
        4.1.3 空间的对应性规划设计第65-68页
    4.2 基于校园交通梳理的室外开放空间设计第68-74页
        4.2.1 梳理原则第68-69页
        4.2.2 改造方法第69-72页
        4.2.3 活力提升第72-74页
    4.3 基于多元复合需求的室外开放空间设计第74-83页
        4.3.1 基于外部复合需求的设计第74-80页
        4.3.2 基于内部复合需求的设计第80-83页
    4.4 基于新旧衔接的室外开放空间设计第83-93页
        4.4.1 传统校园空间的保护第83-85页
        4.4.2 传统校园文脉的传承第85-88页
        4.4.3 传统校园风貌的协调第88-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场所视角下,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细部设计策略第95-123页
    5.1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材料和色彩的选用第95-100页
        5.1.1 传统校园材料与色彩的特点第95-96页
        5.1.2 色彩的控制第96-98页
        5.1.3 材料的选择第98-100页
    5.2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尺度和界面的设计第100-104页
        5.2.1 新旧尺度的协调与统一第100-101页
        5.2.2 空间界面的修补与优化第101-104页
    5.3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场所营造第104-119页
        5.3.1 场所的内涵与设计原则第104-105页
        5.3.2 结合空间性质,满足行为需求第105-114页
        5.3.3 把握空间尺度,提升场所活力第114-118页
        5.3.4 完善公共设施,注重人性关怀第118-119页
    5.4 室外开放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衔接设计第119-121页
        5.4.1 室内外空间的衔接过渡第119-120页
        5.4.2 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同构第120-121页
    5.5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规律总结与设计实践第123-143页
    6.1 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步骤总结第123-126页
        6.1.1 调研第123-124页
        6.1.2 评估与分析第124页
        6.1.3 制定目标并提出策略第124-125页
        6.1.4 方案设计与选择第125页
        6.1.5 方案的实施与维护第125-126页
    6.2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设计规律总结第126-130页
        6.2.1 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特点第126页
        6.2.2 系统改扩建策略框架的建构第126-130页
    6.3 高校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改扩建的设计实践第130-142页
        6.3.1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改造设计实践第130-136页
        6.3.2 中山大学博物馆概念设计实践第136-142页
    6.4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结论第143-146页
附录第146-159页
    附录一:我国高校传统校园改扩建案例调研汇总第146-152页
    附录二:大学传统校园室外开放空间问卷调查研究第152-159页
        1.问卷设计第152-154页
        2.结果统计第154-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附件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广州高密度旧街区雨水设施模式研究
下一篇:广州与台湾两地骑楼街空间形式类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