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基于珠三角高密度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综合体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0页
        1.1.1 珠三角区域高速的城市化进程第15-16页
        1.1.2 珠三角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第16-18页
        1.1.3 相应的城市政策与城市规划调整第18-19页
        1.1.4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第19-20页
    1.2 相关概念定义与研究成果第20-28页
        1.2.1 城市综合体第20-22页
        1.2.2 景观都市主义第22-24页
        1.2.3 景观基础设施第24-25页
        1.2.4 混合使用(Mixed-use)第25-26页
        1.2.5 对于城市综合体在城市尺度上的研究第26页
        1.2.6 对于城市综合体在建筑设计尺度上的研究第26-27页
        1.2.7 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第27-28页
    1.3 现有研究的缺憾第28页
        1.3.1 研究概念的定义第28页
        1.3.2 研究领域的关联性第28页
        1.3.3 研究尺度的关联性第28页
    1.4 研究目标第28-30页
        1.4.1 总体研究目标第28-29页
        1.4.2 研究分目标第29-30页
    1.5 研究方法第30-33页
        1.5.1 分尺度研究第30页
        1.5.2 文献研究第30页
        1.5.3 案例研究第30-31页
        1.5.4 实地调研第31-32页
        1.5.5 比对研究第32页
        1.5.6 类型学的应用第32-33页
    1.6 研究路线第33-34页
第二章: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划定第34-49页
    2.1 综合体思想的发展历程第34-38页
        2.1.1 综合体思想形成的起源时期第34-35页
        2.1.2 现代主义思想对于综合体思想的影响第35-36页
        2.1.3 二战后关于巨构的城市乌托邦思想第36-37页
        2.1.4 从建筑综合体到城市综合体第37-38页
    2.2 城市景观综合体概念的定义第38-45页
        2.2.0 相关名词的解析第38-39页
        2.2.1 城市景观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的关系第39-41页
        2.2.2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城市特征第41页
        2.2.3 城市景观综合体具备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第41-42页
        2.2.4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空间特征第42页
        2.2.5 本文选择案例概况与其作为城市景观综合体的特征第42-45页
    2.3 珠三角城市中城市景观综合体研究的必要性第45-46页
        2.3.1 客观需求第45-46页
        2.3.2 理论研究的需求第46页
    2.4 研究内容的尺度划分依据第46-47页
    2.5 不同尺度上研究范围的划定第47-49页
        2.5.1 宏观尺度第47页
        2.5.2 中观尺度第47页
        2.5.3 微观尺度第47-49页
第三章: 城市景观综合体之于城市景观结构的构成第49-92页
    3.1 城市景观综合体与城市景观结构的关系第49-50页
        3.1.1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原有城市景观结构的打破第49页
        3.1.2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新的城市景观结构的建构第49-50页
    3.2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城市意象的建构第50-65页
        3.2.1 城市景观综合体作为被感知的标志物第51-55页
        3.2.2 城市景观综合体作为被感知的节点第55-60页
        3.2.3 道路与边界的辩证思考第60-65页
    3.3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第65-73页
        3.3.1 在城市意象中人对于城市形态的感知第65-67页
        3.3.2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作用第67-70页
        3.3.3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第70-72页
        3.3.4 城市景观综合体对于城市文化的影响第72-73页
    3.4 珠三角城市实践项目之于城市景观结构构成调研分析第73-89页
        3.4.1 广州火车东站广场第73-78页
        3.4.2 深圳罗湖火车站第78-84页
        3.4.3 广州花城广场第84-89页
    3.5 小结第89-92页
        3.5.1 城市景观综合体作为城市巨构对城市景观结构的建构第89-90页
        3.5.2 城市景观综合体之于城市意象建构的综合思考第90-91页
        3.5.3 城市景观综合体之于城市形态的综合思考第91-92页
第四章: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主要景观要素的组织方式与设计方法第92-120页
    4.1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主要流线与各功能空间的组织方式第92-104页
        4.1.1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流线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第92-93页
        4.1.2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开放空间与其流线组织的关系第93-96页
        4.1.3 流线组织方式对各功能空间组织方式与可达性的影响第96-99页
        4.1.4 实践案例中对于不同流线与空间组织类型的运用第99-104页
    4.2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开放空间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第104-110页
        4.2.1 开放空间的空间形态与其流线空间组织的关系第104-105页
        4.2.2 开放空间的空间形态与综合体建筑形态的关系第105-107页
        4.2.3 开放空间平面空间形态设计方法第107-108页
        4.2.4 开放空间的垂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第108-110页
    4.3 珠三角城市实践项目中主要景观要素组织方式调研分析第110-118页
        4.3.1 广州火车东站广场第110-113页
        4.3.2 深圳罗湖火车站第113-115页
        4.3.3 广州花城广场第115-118页
    4.4 小结第118-120页
        4.4.1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流线组织与空间关系对于开放空间的重要性第118-119页
        4.4.2 开放空间的设计对于城市景观综合体整体建筑空间的塑造第119页
        4.4.3 中观尺度设计中景观与建筑的双重思考第119-120页
第五章: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开放空间细化设计方法第120-134页
    5.1 基于使用者的空间细化设计第120-128页
        5.1.1 开放空间的空间尺度控制第120-122页
        5.1.2 开放空间的界面设计第122-124页
        5.1.3 开放空间对于使用者的行为引导第124-125页
        5.1.4 针对不同特殊使用人群的空间及细部设计第125-128页
    5.2 基于环境与生态的空间细化设计第128-132页
        5.2.1 对于地域性气候的适应性设计第128-130页
        5.2.2 地域性的种植设计第130-131页
        5.2.3 海绵城市思想下雨洪管理设计第131-132页
    5.3 小结第132-134页
        5.3.1 开放空间细化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第132-133页
        5.3.2 开放空间细化设计中的生态性思考第133-134页
第六章: 高密度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综合体设计策略第134-142页
    6.1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相关规划与设计原则第134-136页
        6.1.1 城市景观综合体项目设计中的跨尺度思考第134-135页
        6.1.2 城市景观综合体项目设计中的跨专业思考第135-136页
    6.2 城市景观综合体的一般性设计方法第136-140页
        6.2.1 城市景观综合体之于城市景观结构的设计策略第136-138页
        6.2.2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主要景观要素的组织与设计策略第138-139页
        6.2.3 城市景观综合体中开放空间细化设计策略第139-140页
    6.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0-142页
        6.3.1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40页
        6.3.2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附件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复杂公共工程投标及施工阶段风险管理--以KA项目为例
下一篇: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广州高密度旧街区雨水设施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