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经鼻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研制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0页
    1.1 复方丹参简介第16-17页
        1.1.1 复方丹参的有效成分第16-17页
        1.1.2 复方丹参的临床剂型第17页
    1.2 纳米乳第17页
    1.3 鼻腔给药第17-18页
    1.4 原位凝胶第18-19页
        1.4.1 原位凝胶的分类第18-19页
        1.4.2 原位凝胶给药途径第19页
    1.5 立题依据第19-20页
第2章 丹参素分析方法学的建立第20-32页
    2.1 材料和仪器第20-21页
        2.1.1 材料第20页
        2.1.2 仪器第20-21页
        2.1.3 实验动物第21页
    2.2 丹参素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1-24页
        2.2.1 色谱条件第21页
        2.2.2 溶液配制第21页
        2.2.3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21-22页
        2.2.4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2-23页
        2.2.5 精密度试验第23页
        2.2.6 稳定性试验第23-24页
        2.2.7 回收率试验第24页
    2.3 丹参素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4-31页
        2.3.1 色谱条件第24页
        2.3.2 组织样品处理第24-25页
        2.3.3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25-27页
        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7-29页
        2.3.5 精密度试验第29-30页
        2.3.6 稳定性试验第30-31页
        2.3.7 回收率试验第3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1-32页
第3章 复方丹参纳米乳的处方设计与优化第32-41页
    3.1 材料和仪器第32-33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仪器第32-33页
    3.2 丹参素在各种辅料中溶解度的检测第33-34页
    3.3 复方丹参纳米乳辅料和处方筛选及伪三元相图构建第34-40页
        3.3.1 油相的筛选第34-36页
        3.3.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第36-37页
        3.3.3 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第37-38页
        3.3.4 Km值的筛选第38-39页
        3.3.5 质量比的筛选第39-40页
        3.3.6 含水量的筛选第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1页
第4章 复方丹参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第41-48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1页
        4.1.1 材料第41页
        4.1.2 仪器第41页
    4.2 复方丹参纳米乳的制备第41-42页
    4.3 复方丹参纳米乳的质量评价第42-45页
        4.3.1 纳米乳类型的判断第42页
        4.3.2 纳米乳的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第42-44页
        4.3.3 纳米乳zeta电位第44-45页
        4.3.4 纳米乳pH值的测定第45页
    4.4 复方丹参纳米乳中丹参素的载药量测定第45页
    4.5 复方丹参纳米乳的稳定性第45-46页
        4.5.1 机械稳定性第45页
        4.5.2 温度稳定性第45-46页
        4.5.3 长期稳定性第46页
    4.6 结果与讨论第46-48页
第5章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处方设计与优化第48-54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48页
        5.1.1 材料第48页
        5.1.2 仪器第48页
    5.2 原位凝胶骨架材料的筛选第48-49页
    5.3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处方的筛选第49-53页
        5.3.1 胶凝温度的测定第49页
        5.3.2 辅料对溶液胶凝温度的影响第49-50页
        5.3.3 辅料含量对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5.3.4 辅料含量对纳米乳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影响第51-52页
        5.3.5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处方筛选第52-5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3-54页
第6章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第54-64页
    6.1 材料与仪器第54页
        6.1.1 材料第54页
        6.1.2 仪器第54页
    6.2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制备第54-55页
    6.3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质量评价第55-60页
        6.3.1 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第55-57页
        6.3.2 Zeta电位检测第57-58页
        6.3.3 形态学考察(电镜下)第58-59页
        6.3.4 pH值测定第59页
        6.3.5 膨胀系数第59页
        6.3.6 鼻粘膜刺激实验第59-60页
    6.4 验证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中的成分第60-61页
    6.5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中丹参素的载药量测定第61页
    6.6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的稳定性考察第61-63页
        6.6.1 机械稳定性第61-62页
        6.6.2 温度稳定性第62页
        6.6.3 长期稳定性第62-63页
    6.7 结果与讨论第63-64页
第7章 复方丹参纳米乳原位凝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64-76页
    7.1 材料和仪器第64-65页
        7.1.1 材料第64页
        7.1.2 仪器第64-65页
        7.1.3 实验动物第65页
    7.2 复方丹参纳米乳凝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65-75页
        7.2.1 实验方法第65页
        7.2.2 血浆及组织样品的处理及测定第65页
        7.2.3 血浆和组织中丹参素浓度测定结果第65-69页
        7.2.4 药动参数第69-73页
        7.2.5 靶向参数第73-75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75-76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第9章 创新点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冷响应基因ZmRanB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FtsZ纤维解聚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淫羊藿苷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菌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