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2.1 学前儿童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学前儿童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2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 品德养成教育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品德养成的含义 | 第22-23页 |
2.2.2 品德养成教育的含义 | 第23-24页 |
2.2.3 影响学前儿童品德养成的因素 | 第24-25页 |
2.3 家庭教育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3.1 家庭教育的含义 | 第26页 |
2.3.2 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中的地位 | 第26-27页 |
2.4 家园共育在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 第27-30页 |
2.4.1 有利于学前儿童品格和谐发展 | 第28页 |
2.4.2 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 第28-29页 |
2.4.3 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社会道德感 | 第29-30页 |
第3章 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0-46页 |
3.1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的成就 | 第30-35页 |
3.1.1 增强平等亲子观意识 | 第30-31页 |
3.1.2 提升子女多方面能力 | 第31-32页 |
3.1.3 注重儿童视野培养 | 第32-33页 |
3.1.4 重视民主教育方式 | 第33页 |
3.1.5 借助幼儿园教养指导 | 第33-34页 |
3.1.6 营造隐性环境氛围 | 第34-35页 |
3.2 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3.2.1 教育观念上重视智育且急功近利 | 第35-37页 |
3.2.2 教育方法上注重奖励说教且情绪化严重 | 第37-38页 |
3.2.3 教育内容上侧重私德教育且忽视情感养成 | 第38-39页 |
3.2.4 教育环境上氛围不足且社会支持缺乏 | 第39-41页 |
3.3 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问题的成因 | 第41-46页 |
3.3.1 家长对儿童发展缺乏认知 | 第41-42页 |
3.3.2 家庭结构处于转型调整期 | 第42页 |
3.3.3 幼师群体存在职业怠倦 | 第42-43页 |
3.3.4 幼师与家长相互“推诿” | 第43-44页 |
3.3.5 社区普遍缺乏参与意识 | 第44页 |
3.3.6 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薄弱 | 第44-46页 |
第4章 学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索 | 第46-58页 |
4.1 以科学的品德养成观引导养成教育方向 | 第46-49页 |
4.1.1 强化家长继续教育和学习 | 第46-47页 |
4.1.2 力求知情意行共同发展 | 第47页 |
4.1.3 做好品德养成持续教育 | 第47-48页 |
4.1.4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第48页 |
4.1.5 提升家园合作伙伴意识 | 第48-49页 |
4.2 以多元的品德养成策略保障品德养成实效性 | 第49-51页 |
4.2.1 倾听鼓励以注重学前儿童精神渲染 | 第49页 |
4.2.2 身教垂范以促进学前儿童追求真善美 | 第49-50页 |
4.2.3 故事启迪以带动学前儿童体验感受 | 第50-51页 |
4.2.4 游戏参与以引导学前儿童明辨是非 | 第51页 |
4.2.5 同伴互助以推动学前儿童学会合作 | 第51页 |
4.3 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 第51-54页 |
4.3.1 保持公德与私德教育并重 | 第52页 |
4.3.2 注重儿童关爱共享品质 | 第52-53页 |
4.3.3 培养儿童责任担当意志 | 第53页 |
4.3.4 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教育 | 第53-54页 |
4.4 以教育主体多向联动构建品德养成教育网络 | 第54-58页 |
4.4.1 创设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 | 第54页 |
4.4.2 提升父母亲参与度和关怀度 | 第54-55页 |
4.4.3 援助配合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 | 第55-56页 |
4.4.4 建立现代化新型家园共育平台 | 第56页 |
4.4.5 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 第56-57页 |
4.4.6 有效挖掘社区各类支持资源 | 第57页 |
4.4.7 促进品德养成教育制度化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