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论文中常用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2.1 GNAQ对发情调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2 影响下丘脑GnRH表达分泌的因素 | 第15-18页 |
2.3 DNA甲基化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影响 | 第18-21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2-59页 |
试验一 绵羊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第22-28页 |
1 材料 | 第22-2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 方法 | 第23-24页 |
2.1 培养皿预处理 | 第23页 |
2.2 绵羊下丘脑组织的分离 | 第23-24页 |
2.3 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培养 | 第24页 |
2.4 免疫荧光法鉴定绵羊下丘脑神经细胞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26页 |
3.1 体外培养哈萨克羊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形态 | 第24-25页 |
3.2 下丘脑神经元细胞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27页 |
5 小结 | 第27-28页 |
试验二 GNAQ表达载体及干扰载体构建 | 第28-41页 |
1 材料 | 第28-2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 方法 | 第29-34页 |
2.1 GNAQ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2.2 GNAQ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3 重组质粒大提 | 第32-33页 |
2.4 转染及效果检测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39页 |
3.1 pEGFP-C2-GNAQ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3.2 GNAQ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3.3 转染结果及效果检测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0页 |
5 小结 | 第40-41页 |
试验三 GNAQ基因对GnRH表达分泌相关基因的调控 | 第41-50页 |
1 材料 | 第41-42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2 方法 | 第42-44页 |
2.1 哈萨克母羊GNAQ基因组织表达谱构建 | 第42页 |
2.2 WesternBlotting检测GNAQ蛋白水平 | 第42-43页 |
2.3 qRT-PCR检测GNAQ对GnRH的表达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 GnRH激素测定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47页 |
3.1 哈萨克母羊各组织GNAQ表达水平 | 第44-45页 |
3.2 GNAQ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 第45页 |
3.3 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3.4 重组载体转染下丘脑细胞对GnRH分泌的影响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GNAQ对信号传递的作用及其在绵羊组织中表达情况 | 第47页 |
4.2 GNAQ对绵羊发情调控机制的研究 | 第47-48页 |
4.3 G蛋白偶联受体不依赖G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48-49页 |
5 小结 | 第49-50页 |
试验四 叶酸诱导GNAQ甲基化对GnRH分泌的影响 | 第50-59页 |
1 材料 | 第50-51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5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2 方法 | 第51-53页 |
2.1 下丘脑神经细胞培养 | 第51页 |
2.2 细胞DNA提取和亚硫酸氢钠修饰 | 第51页 |
2.3 BSP引物设计 | 第51页 |
2.4 PCR扩增及测序 | 第51-52页 |
2.5 荧光定量检测基因表达水平 | 第52-53页 |
2.6 WesternBlotting检测GNAQ蛋白水平 | 第53页 |
2.7 ELISA检测GnRH水平 | 第53页 |
3 结果 | 第53-56页 |
3.1 GNAQ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3.2 叶酸对DNA甲基转移酶及GNAQ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 叶酸对GNAQ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 GnRH分泌水平检测结果 | 第56页 |
4 讨论 | 第56-58页 |
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