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Fla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90SB2毒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引言第13-14页
    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第14-22页
        2.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机理第14-19页
            2.1.1 LM的毒力因子第14-17页
            2.1.2 LM毒力基因调控因子第17-19页
        2.2 生物被膜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第19-22页
            2.2.1 影响BF形成的因素第19-21页
            2.2.2 检测BF的常用方法第21-22页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二章 试验内容第24-59页
    试验一:LM90SB_2的fla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第24-38页
        1.材料和方法第25-32页
            1.1 材料第25-27页
                1.1.1 菌株与质粒第25页
                1.1.2 引物第25-26页
                1.1.3 主要仪器第26页
                1.1.4 主要试剂第26页
                1.1.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6-27页
            1.2 方法第27-32页
                1.2.1 LM90SB_2基因组的提取第27-28页
                1.2.2 LM90SB_2中flaA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第28页
                1.2.3 LM90SB_2的flaA基因的克隆鉴定第28页
                1.2.4 fla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的扩增和融合第28-29页
                1.2.5 融合重组片段与pMD19-T的连接第29页
                1.2.6 融合重组片段与pKSV7质粒的连接第29页
                1.2.7 电转化第29-31页
                1.2.8 同源重组、阳性转化子的筛选鉴定第31页
                1.2.9 菌落形态及及遗传稳定性检测第31-32页
        2.结果第32-36页
            2.1 flaA基因的扩增结果第32页
            2.2 flaA基因的上下游片段的扩增第32-33页
            2.3 融合PCR扩增结果第33页
            2.4 T载体连接后酶切及测序结果的分析第33页
            2.5 pKSV7-ΔflaA载体连接后酶切及测序结果的分析第33-34页
            2.6 阳性转化菌的筛选和稳定性检测第34-35页
            2.7 菌落形态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36页
                2.7.1 菌落的形态观察第35页
                2.7.2 细菌的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36页
        3.讨论第36-37页
            3.1 关于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第36-37页
            3.2 生长曲线测定第37页
        4.小结第37-38页
    试验二:flaA基因对LM90SB_2的运动能力、小鼠脏器载菌量及毒力的影响研究第38-45页
        1.材料和方法第39-41页
            1.1 材料第39-40页
                1.1.1 菌株与质粒第39页
                1.1.2 主要仪器第39页
                1.1.3 主要试剂第39-40页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0页
            1.2 方法第40-41页
                1.2.1 LM90SB_2-ΔflaA的运动性试验第40页
                1.2.2 肝、脾、肾载菌量的测定第40页
                1.2.3 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第40-41页
        2.结果第41-43页
            2.1 运动性试验结果第41页
            2.2 肝、脾、肾脏载菌量的测定结果第41-42页
            2.3 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结果第42-43页
        3.讨论第43-44页
            3.1 鞭毛的运动与毒力第43页
            3.2 LM与载菌量的关系第43-44页
        4.小结第44-45页
    试验三:FlaA对LM90SB_2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第45-51页
        1.材料和方法第46-48页
            1.1 材料第46-47页
                1.1.1 菌株与细胞第46页
                1.1.2 主要仪器第46-47页
                1.1.3 主要试剂第47页
            1.2 方法第47-48页
                1.2.1 对MBMEC细胞的黏附、侵袭第47页
                1.2.2 对RAW264.7细胞的黏附、侵袭第47-48页
        2.结果第48-49页
            2.1 LM90SB_2与LM90SB_2-ΔflaA对MBMEC细胞黏附和侵袭结果第48页
            2.2 LM90SB_2与LM90SB_2-ΔflaA对RAW264.7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结果第48-49页
        3.讨论第49-50页
            3.1 MBMEC细胞与RAW264.7细胞的选择第49-50页
            3.2 鞭毛对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作用第50页
        4.小结第50-51页
    试验四:flaA基因对LM90SB_2的BF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第51-59页
        1.材料和方法第52-54页
            1.1 材料第52-53页
                1.1.1 菌株第52页
                1.1.2 主要仪器第52页
                1.1.3 主要试剂第52-53页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53页
            1.2 方法第53-54页
                1.2.1 定性观察BF的形成差异—结晶紫染色观察BF的形成第53页
                1.2.2 定量检测BF的形成量—96孔板检测法(polystyrenemicrotiterplateassay)第53-54页
                1.2.3 定性观察BF的形成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的形成第54页
        2.结果第54-57页
            2.1 BF的形态结构的观察—结晶紫染色法第54-55页
            2.2 BF形成量的测定结果第55-56页
            2.3 BF的形态结构的观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法第56-57页
        3.讨论第57-58页
            3.1 鞭毛对BF的影响作用第57-58页
            3.2 温度对BF形成影响第58页
        4.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全文结论第59-60页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导师评阅表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绵羊下丘脑神经细胞中GNAQ基因及其甲基化对GnRH分泌的影响
下一篇: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预测苜蓿干草品质模型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