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载货汽车论文

基于发动机PTO的并联混动重型卡车控制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发展概述第13-22页
        1.2.1 混合动力卡车产品概述第16-18页
        1.2.2 节油分析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4 质量和坡度识别算法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理论节油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第24-44页
    2.1 整车及部件参数第24页
    2.2 整车阻力模型及能耗计算方法第24-26页
    2.3 传统车能量消耗分析第26-31页
        2.3.1 整车制动工况下的能量损耗第26-28页
        2.3.2 发动机怠速模式下燃油消耗第28-30页
        2.3.3 整车传动系工作效率第30-31页
    2.4 混动车的节能分析第31-38页
        2.4.1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节能贡献第31-34页
        2.4.2 消除怠速的节能贡献第34-35页
        2.4.3 发动机downsize的节能贡献第35-36页
        2.4.4 发动机工作区域控制的节能贡献第36-37页
        2.4.5 附件电气化的节能贡献第37-38页
        2.4.6 混动车节油小结第38页
    2.5 混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第38-41页
        2.5.1 动力总成制造成本分析第39-40页
        2.5.2 车辆使用成本分析第40-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3章 稳态及瞬态能量管理策略第44-78页
    3.1 稳态能量管理策略第44-70页
        3.1.1 发动机最优策略第45-51页
        3.1.2 开关门限值控制策略第51-59页
        3.1.3 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第59-70页
    3.2 瞬态协调控制策略第70-76页
        3.2.1 控制思想第70-71页
        3.2.2 算法实现第71-73页
        3.2.3 仿真测试第73-76页
    3.3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整车质量和坡度识别第78-92页
    4.1 最小二乘质量辨识模型的建立第78-83页
        4.1.1 最小二乘法简介第78-80页
        4.1.2 质量辨识最小二乘递归模型第80-81页
        4.1.3 模型及仿真结果第81-83页
    4.2 龙贝格道路坡度状态估计模型的建立第83-86页
        4.2.1 龙贝格状态观测器简介第83-84页
        4.2.2 龙贝格道路坡度状态估计模型第84-85页
        4.2.3 模型及仿真结果第85-86页
    4.3 质量与坡度联合自适应估计模型的建立第86-90页
        4.3.1 建模思路第86-89页
        4.3.2 模型及仿真结果第89-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实车试验第92-102页
    5.1 信号确认第92-93页
    5.2 模式切换验证第93-98页
        5.2.1 静态模式切换第94页
        5.2.2 动态模式测试第94-98页
    5.3 工况测试第98-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6.1 全文总结第102页
    6.2 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2页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动机离心式冷却水泵内流场仿真分析
下一篇:汽车电机助力式集成制动系统响应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