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2.理论意义 | 第10页 |
3.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创新之处 | 第15页 |
2.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流动人口 | 第16页 |
2.养老保险 | 第16-18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19页 |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9页 |
二、包头市流动人口规模、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19-40页 |
(一) 研究框架及研究假设 | 第19-22页 |
1.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2.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变量测定 | 第21-22页 |
(二) 包头市流动人口、就业和经济特征 | 第22-28页 |
1.人口特征 | 第22-24页 |
2.就业特征 | 第24-27页 |
3.经济特征 | 第27页 |
4.总体参加养老保险情况 | 第27-28页 |
5.X轴年龄(周岁) 与Y轴过去一年全家在本地每月总收入散点图 | 第28页 |
(三) 三个特征因素与养老保险参保交互分析 | 第28-37页 |
1.包头市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因素与养老保险参保交互分析 | 第28-33页 |
2.包头市流动人口就业特征因素与养老保险参保交互分析 | 第33-36页 |
3.包头市流动人口经济特征因素与养老保险参保交互分析 | 第36-37页 |
(四)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1.对个人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2.加入就业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9页 |
3.加入经济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三、包头市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一) 跨地区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高效转移接续 | 第40-41页 |
(二) 没有形成每个人唯一的养老保险标识 | 第41-43页 |
(三) 对流动人口培训教育力度不够及高素质人口流入不足 | 第43页 |
四、包头市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一) 对于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 | 第43-44页 |
(二) 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责任主体职能“缺位” | 第44-45页 |
(三) 经济发展水平低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制约流动人口参保能力 | 第45-46页 |
五、国外养老保险参保主要做法与启示 | 第46-49页 |
(一) 国外参加养老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46-47页 |
1.英国 | 第46页 |
2.美国 | 第46-47页 |
(二) 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启示 | 第47-49页 |
1.提升流动人口福利意识 | 第47-48页 |
2.针对流动人口的内部差异精准扩面 | 第48-49页 |
3.继续完善现有养老保险制度 | 第49页 |
六、完善包头市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一) 把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 第49-50页 |
(二) 建立唯一标识实现信息系统联网 | 第50页 |
(三) 关注内部差异提供精准公共服务 | 第50-51页 |
(四) 宣传与行政监察并行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 第51-52页 |
(五) 对吸引异地高素质人才给予有利政策倾斜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