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2页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第16-20页 |
1.1.1 PRRSV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 第16-17页 |
1.1.2 主要的非结构蛋白 | 第17-18页 |
1.1.3 PRRSV的结构蛋白 | 第18-20页 |
1.2 我国PRRSV的流行病学 | 第20页 |
1.3 PRRSV的致病机理 | 第20-21页 |
1.4 PRRSV的防控策略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部分地区PRRSV遗传变异分析及NSP9氨基酸突变对PRRSV致病性的影响 | 第22-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1 细胞、病毒和载体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1.3 病料采集 | 第22-23页 |
2.1.4 PRRSV基因组RNA提取及RT-PCR检测 | 第23页 |
2.1.5 PRRSV阳性样品ORF5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23页 |
2.1.6 基于ORF5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23页 |
2.1.7 北美洲型PRRSV在各省的分布 | 第23-24页 |
2.1.8 HP-PRRSV毒株的进化速率分析 | 第24页 |
2.1.9 我国欧洲型PRRSV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24页 |
2.1.10 代表性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24-25页 |
2.1.11 PRRSV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2.1.12 突变病毒的构建 | 第25页 |
2.1.13 突变病毒的拯救 | 第25页 |
2.1.14 突变病毒的核酸鉴定 | 第25-26页 |
2.1.15 突变病毒的免疫荧光鉴定 | 第26页 |
2.1.16 病毒滴定 | 第26页 |
2.1.17 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检测 | 第26页 |
2.1.18 病毒在PAM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检测 | 第26页 |
2.1.19 病毒空斑形成实验 | 第26页 |
2.1.20 病毒负链基因组RNA检测 | 第26-27页 |
2.1.21 突变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 | 第27页 |
2.1.22 仔猪血清中病毒拷贝数的检测 | 第27-28页 |
2.1.23 突变病毒在猪体内的遗传稳定性 | 第28页 |
2.1.24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2.2 结果 | 第28-45页 |
2.2.1 PRRSV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28页 |
2.2.2 我国北美洲型PRRSV系统进化分析和分支划分 | 第28-31页 |
2.2.3 我国北美洲型PRRSV的各分支毒株的地理分布 | 第31页 |
2.2.4 各分支毒株可能的跨省传播路线 | 第31-33页 |
2.2.5 我国L8分支PRRSV的进化速率 | 第33-34页 |
2.2.6 我国欧洲型PRRSV遗传进化分析 | 第34页 |
2.2.7 代表性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34-35页 |
2.2.8 NSP9上规律性氨基酸突变位点的分析 | 第35-36页 |
2.2.9 NSP9结构预测分析 | 第36-37页 |
2.2.10 突变及缺失病毒的拯救 | 第37页 |
2.2.11 拯救病毒的核酸检测 | 第37-38页 |
2.2.12 拯救病毒的免疫荧光 | 第38页 |
2.2.13 氨基酸突变影响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 | 第38-41页 |
2.2.14 病毒空斑形态 | 第41页 |
2.2.15 病毒负链基因组RNA的检测 | 第41-42页 |
2.2.16 突变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 | 第42-44页 |
2.2.17 氨基酸突变影响PRRSV在体内的复制效率 | 第44-45页 |
2.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