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治安行政调解立法的完善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治安行政调解的概念和价值 | 第9-17页 |
(一)治安行政调解的概念及特征 | 第9-12页 |
1.治安行政调解的概念 | 第9-10页 |
2.治安行政调解的特征 | 第10-11页 |
3.治安行政调解与其他调解的区别 | 第11-12页 |
(二)治安行政调解的原则 | 第12-15页 |
1.合法原则 | 第13页 |
2.公正原则 | 第13页 |
3.公开原则 | 第13页 |
4.自愿原则 | 第13-14页 |
5.及时原则 | 第14页 |
6.教育原则 | 第14-15页 |
(三)治安行政调解的价值 | 第15-17页 |
1.弥补诉讼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的不足 | 第15页 |
2.实现当事人对化解纠纷多种途径的需求 | 第15页 |
3.达到纠纷当事人及公安机关三方共赢的目的 | 第15页 |
4.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第15-17页 |
二、治安行政调解立法及规范性文件的现状和问题 | 第17-23页 |
(一)立法及规范性文件的现状 | 第17-19页 |
1.法律方面 | 第17页 |
2.部门规章方面 | 第17-18页 |
3.规范性文件方面 | 第18-19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1.公安机关作为唯一的调解主体缺乏中立性 | 第19-20页 |
2.治安行政调解的适用条件不好把握 | 第20-21页 |
3.治安行政调解的方式不明确 | 第21页 |
4.治安行政调解的程序规定不具体 | 第21页 |
5.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21-23页 |
三、关于完善治安行政调解立法的建议 | 第23-29页 |
(一)构建多元化的调解主体 | 第23页 |
(二)明确调解的适用条件 | 第23-24页 |
(三)确定具体的调解方式 | 第24-25页 |
(四)细化调解的程序 | 第25-26页 |
(五)加强配套机制建设 | 第26-29页 |
1.健全非治安行政调解范围的民间纠纷的分流机制 | 第26-27页 |
2.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 第27页 |
3.建立系统的警察教育培训机制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一)著作类 | 第30页 |
(二)论文类 | 第30页 |
(三)期刊类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