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及其风险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7-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4.1 主要创新第18页
        1.4.2 不足之处第18-20页
2 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银行负债结构内涵第20-21页
    2.2 银行风险基础第21-24页
        2.2.1 银行风险定义第21页
        2.2.2 银行破产风险来源第21-22页
        2.2.3 银行破产风险第22-23页
        2.2.4 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评估管理的模型方法第23-24页
    2.3 银行负债结构和银行风险的关系第24-25页
3 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第25-40页
    3.1 总负债增速放缓第25-27页
    3.2 存款负债的变化趋势第27-33页
        3.2.1 存款负债规模的变化第27-30页
        3.2.2 存款期限结构的变化第30-32页
        3.2.3 存款类型结构的变化第32-33页
    3.3 非存款负债结构第33-38页
        3.3.1 向中央银行借款第33-35页
        3.3.2 同业负债第35-36页
        3.3.3 应付债券第36-38页
        3.3.4 大额可转让存单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负债结构变化动因第40-48页
    4.1 宏观层面第40-43页
        4.1.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第40-41页
        4.1.2 金融脱煤越演愈烈第41页
        4.1.3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第41-42页
        4.1.4 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第42-43页
    4.2 制度层面第43-45页
        4.2.1 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第43页
        4.2.2 利率市场化改革收官第43-44页
        4.2.3 货币政策的变化第44页
        4.2.4 银行业监管趋严第44-45页
    4.3 银行层面第45-46页
        4.3.1 存款业务理念转变第45-46页
        4.3.2 配置主动负债积极性增长第46页
        4.3.3 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负债结构变化和银行风险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第48-59页
    5.1 模型基本设计第48-51页
        5.1.1 变量选择第48-50页
        5.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50页
        5.1.3 模型构建第50-51页
    5.2 模型估计和检验第51-54页
        5.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51页
        5.2.2 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第51-53页
        5.2.3 模型估计方法检验第53-54页
    5.3 回归结果分析第54-59页
        5.3.1 模型回归结果和分析第54-56页
        5.3.2 基于银行类型的模型估算分析第56-59页
6 结论和建议第59-63页
    6.1 研究结论第59页
    6.2 研究建议第59-62页
        6.2.1 银行层面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正确把握主动负债管理第59-60页
        6.2.2 监管层应该健全金融市场并建立破产风险预警机制第60-61页
        6.2.3 市场层面应该加强市场约束及公众认知能力第61-62页
    6.3 研究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维股份多元化经营绩效案例分析
下一篇:基于趋势理论的程序化交易在期货市场的应用研究--以海龟交易模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