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任抽样的P2P流量识别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P2P流量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体系架构和理论基础 | 第14-29页 |
2.1 系统架构 | 第14-20页 |
2.1.1 系统架构 | 第14-15页 |
2.1.2 系统部署环境 | 第15-16页 |
2.1.3 一阶信任抽样体系架构 | 第16-18页 |
2.1.4 二阶信任抽样体系架构 | 第18-19页 |
2.1.5 两种体系架构的区别 | 第19-20页 |
2.2 数据处理体系架构 | 第20-24页 |
2.2.1 云管端式计算架构 | 第20-22页 |
2.2.2 并行计算识别 | 第22-24页 |
2.3 抽样基础理论 | 第24-28页 |
2.3.1 简单随机抽样 | 第25页 |
2.3.2 直线等距抽样 | 第25-26页 |
2.3.3 二阶随机抽样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一阶信任抽样的P2P流量识别 | 第29-45页 |
3.1 直线等距信任抽样策略 | 第29-33页 |
3.1.1 直线等距信任抽样 | 第29-30页 |
3.1.2 抽样周期划分 | 第30-31页 |
3.1.3 一阶信任抽样算法 | 第31-33页 |
3.2 深度报文检测 | 第33-38页 |
3.2.1 深度报文检测算法概述 | 第33-35页 |
3.2.2 P2P协议特征码 | 第35-37页 |
3.2.3 算法代码实现 | 第37-38页 |
3.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3.3.1 实验过程 | 第38-40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二阶信任抽样的P2P流量识别 | 第45-55页 |
4.1 二阶随机信任抽样 | 第45-49页 |
4.1.1 二阶随机抽样信任策略 | 第45-47页 |
4.1.2 二阶蓄水池抽样算法 | 第47-49页 |
4.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2.1 参数的初始化 | 第49-51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6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