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生态损失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第2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现状 | 第16-23页 |
2.1 柴达木地区生态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2.2 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第3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34页 |
3.1 SD方法的可行性 | 第23-27页 |
3.1.1 SD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 第23-26页 |
3.1.2 SD方法构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3.2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主要评价内容 | 第27-28页 |
3.2.1 直接价值损失 | 第27-28页 |
3.2.2 间接价值损失 | 第28页 |
3.3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4页 |
3.3.1 影响生态经济损失的因素 | 第28-29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4页 |
第4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SD模型构建 | 第34-47页 |
4.1 建模目的与前提 | 第34-35页 |
4.1.1 构建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主要目的 | 第34页 |
4.1.2 构建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前提条件 | 第34-35页 |
4.2 界定系统范围 | 第35页 |
4.3 因果关系图及反馈回路 | 第35-39页 |
4.3.1 因果关系图 | 第35-37页 |
4.3.2 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 第37-39页 |
4.4 构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仿真模型 | 第39-43页 |
4.5 系统模型数据来源和主要方程 | 第43页 |
4.5.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5.2 主要方程 | 第43页 |
4.6 模型可靠度检验 | 第43-47页 |
4.6.1 系统适合性检验 | 第44页 |
4.6.2 模型的历史数据真实性检验 | 第44-47页 |
第5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仿真模拟 | 第47-59页 |
5.1 系统模型的仿真分析 | 第47-51页 |
5.2 循环经济政策的仿真模拟 | 第51-56页 |
5.2.1 增加生态投入 | 第51-53页 |
5.2.2 降低地区工业所占比重 | 第53-55页 |
5.2.3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 第55-56页 |
5.3 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 第59-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SD模型主要参数及方程 | 第67-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