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基于SD方法的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计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综述第9-14页
        1.2.1 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外生态损失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页
    1.4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第14-16页
第2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现状第16-23页
    2.1 柴达木地区生态发展现状第16-19页
    2.2 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第19-23页
第3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3-34页
    3.1 SD方法的可行性第23-27页
        3.1.1 SD思想的理解与应用第23-26页
        3.1.2 SD方法构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可行性第26-27页
    3.2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主要评价内容第27-28页
        3.2.1 直接价值损失第27-28页
        3.2.2 间接价值损失第28页
    3.3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8-34页
        3.3.1 影响生态经济损失的因素第28-29页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9-34页
第4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SD模型构建第34-47页
    4.1 建模目的与前提第34-35页
        4.1.1 构建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主要目的第34页
        4.1.2 构建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系统模型的前提条件第34-35页
    4.2 界定系统范围第35页
    4.3 因果关系图及反馈回路第35-39页
        4.3.1 因果关系图第35-37页
        4.3.2 因果反馈回路分析第37-39页
    4.4 构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仿真模型第39-43页
    4.5 系统模型数据来源和主要方程第43页
        4.5.1 数据来源第43页
        4.5.2 主要方程第43页
    4.6 模型可靠度检验第43-47页
        4.6.1 系统适合性检验第44页
        4.6.2 模型的历史数据真实性检验第44-47页
第5章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系统仿真模拟第47-59页
    5.1 系统模型的仿真分析第47-51页
    5.2 循环经济政策的仿真模拟第51-56页
        5.2.1 增加生态投入第51-53页
        5.2.2 降低地区工业所占比重第53-55页
        5.2.3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55-56页
    5.3 对策建议第56-59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第59-62页
    6.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6.2 未来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A 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SD模型主要参数及方程第67-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FR、Her-2及VEGF在河湟谷地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下一篇:基于信任抽样的P2P流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