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3.2 比较分析法第17-18页
        1.3.3 数据分析法第18页
    1.4 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19-25页
    2.1 智慧政务概念辨析及特点第19-21页
        2.1.1 智慧政务概念辨析第19-20页
        2.1.2 智慧政务的特点第20-21页
    2.2 智慧政务的发展第21-22页
        2.2.1 智慧政务的形成第21页
        2.2.2 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第21-22页
    2.3 智慧政务的理论支持第22-24页
        2.3.1 大数据理论第22-23页
        2.3.2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3页
        2.3.3 整体政府理论第23-24页
    2.4 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第25-31页
    3.1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第25-27页
        3.1.1 整体建设初具规模第25-26页
        3.1.2 初步实施政府数据开放计划第26页
        3.1.3 逐步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第26-27页
        3.1.4 公众参与度逐渐提高第27页
    3.2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3.2.1 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27-28页
        3.2.2 忽视公众需求,制约服务水平提高第28页
        3.2.3 信息安全保障不足,掣肘协同化发展第28-29页
        3.2.4 数据开放共享水平较低,阻碍智慧化发展第29页
        3.2.5 人力资源建设不足,影响建设“软实力”第29-30页
        3.2.6 公众参与度不足,制约良性循环建设第30页
    3.3 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1-34页
    4.1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4.1.1 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第31页
        4.1.2 以公众需求为主的意识不足第31-32页
        4.1.3 与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第32页
        4.1.4 信息公开标准尚未统一明确第32-33页
        4.1.5 相应的人才引进及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第33页
        4.1.6 缺乏完善的回应与引导机制第33页
    4.2 小结第33-34页
第5章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第34-47页
    5.1 树立总体布局意识,完善顶层设计第34-38页
        5.1.1 不同视角下的顶层设计梳理第34-35页
        5.1.2 顶层设计方法:EA及FEA第35-36页
        5.1.3 我国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模型第36-38页
    5.2 鼓励多方合作,深度挖掘公众需求第38-40页
        5.2.1 多方共同合作的优势第39页
        5.2.2 多方合作的方式第39-40页
        5.2.3 多方合作的边界第40页
    5.3 健全法律体系,保障协同发展第40-42页
        5.3.1 先进经验的借鉴第41-42页
        5.3.2 对我国建立相关法律体系的启示第42页
    5.4 制定统一信息规范,深化公共服务整合第42-44页
        5.4.1 信息技术标准第43-44页
        5.4.2 信息管理标准第44页
        5.4.3 信息服务标准第44页
    5.5 加强人才引进及评估,增强“软实力”建设第44-45页
        5.5.1 积极推动引进人才策略第44-45页
        5.5.2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第45页
    5.6 完善回应与引导机制,促进良性循环建设第45-46页
        5.6.1 完善政府回应机制第45-46页
        5.6.2 引导公众与媒体回归理性第46页
    5.7 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邻避冲突的治理困境及解决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