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公务员培训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外公务员培训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公务员培训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新常态 | 第18页 |
2.1.2 基层公务员 | 第18-19页 |
2.1.3 培训 | 第19-20页 |
2.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 第20-27页 |
2.2.1 胜任力 | 第20-21页 |
2.2.2 胜任力模型 | 第21-25页 |
2.2.3 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 | 第25-27页 |
第3章 新常态对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新要求 | 第27-30页 |
3.1 目标定位应该准确化 | 第27-28页 |
3.2 内容确定应该实用化 | 第28页 |
3.3 培训模式应该多元化 | 第28-29页 |
3.4 宏观管理应该科学化 | 第29-30页 |
第4章 新常态下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基本情况及问题分析 | 第30-44页 |
4.1 新常态下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基本情况 | 第30-38页 |
4.1.1 培训组织机构 | 第31页 |
4.1.2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 第31-32页 |
4.1.3 培训效果方面 | 第32-33页 |
4.1.4 培训过程管理 | 第33-38页 |
4.2 新常态下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4.2.1 培训理念有待更新 | 第38-39页 |
4.2.2 培训需求分析机制的缺失 | 第39页 |
4.2.3 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 | 第39-40页 |
4.2.4 培训方式和方法单一 | 第40页 |
4.2.5 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4.2.6 培训过程管理的缺失 | 第41页 |
4.3 新常态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4.3.1 对公务员培训缺乏应有的重视 | 第41-42页 |
4.3.2 培训制度不完善 | 第42页 |
4.3.3 培训监督机制缺乏 | 第42页 |
4.3.4 基层公务员综合素质与新常态高强度的工作不适应 | 第42-44页 |
第5章 吉林省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的创新 | 第44-54页 |
5.1 政府方面 | 第44-46页 |
5.1.1 提升培训理念,积极开拓基层公务员培训市场 | 第44页 |
5.1.2 加强监管力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公务员培训市场 | 第44-45页 |
5.1.3 加快社会化程度,降低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门槛 | 第45-46页 |
5.2 培训机构 | 第46-50页 |
5.2.1 基于胜任力模型,增强基层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 第46-47页 |
5.2.2 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公务员培训教师的能力素质 | 第47-49页 |
5.2.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 第49-50页 |
5.3 公务员自身 | 第50-54页 |
5.3.1 坚持“三个结合”,基层公务员应积极参与培训 | 第50-52页 |
5.3.2 聚焦“三个中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第52-5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4-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