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生物燃料概况 | 第12页 |
1.2 生物燃料来源 | 第12-14页 |
1.2.1 产油植物 | 第12-13页 |
1.2.2 产油微生物 | 第13页 |
1.2.3 产油微藻和杜氏藻 | 第13-14页 |
1.3 提高微藻油脂产量的研究 | 第14-23页 |
1.3.1 培养模式与油脂积累 | 第15-19页 |
1.3.2 微藻产油的代谢研究 | 第19-23页 |
1.3.2.1 胁迫条件 | 第19-20页 |
1.3.2.2 三乙胺胁迫 | 第20页 |
1.3.2.3 基因和代谢调控 | 第20-23页 |
1.4 转录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1 转录组的概况 | 第23页 |
1.4.2 二代测序技术 | 第23-24页 |
1.4.3 有参考序列的植物转录组分析 | 第24页 |
1.4.4 无参考序列的植物转录组分析 | 第24-25页 |
1.4.5 己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性质 | 第25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转录组测序 | 第27-53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30页 |
2.2.1 藻种及培养基 | 第27-29页 |
2.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3.1 特氏杜氏藻的培养 | 第30页 |
2.3.2 特氏杜氏藻生长状况的测定 | 第30页 |
2.3.3 三乙胺胁迫培养 | 第30页 |
2.3.4 特式杜氏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2.3.5 转录组Denovo研究流程 | 第31页 |
2.3.6 转录组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52页 |
2.4.1 转录组总RNA提取与检测 | 第33-34页 |
2.4.2 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 | 第34-36页 |
2.4.3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 | 第36-41页 |
2.4.4 CDS和TF编码能力的鉴定和预测 | 第41-44页 |
2.4.5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 | 第44-45页 |
2.4.6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2.4.7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 第46-47页 |
2.4.8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 第47-48页 |
2.4.9 油脂合成途径及胞内代谢物的分析 | 第48-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特氏杜氏藻己糖转运蛋白的克隆 | 第53-61页 |
3.1 前言 | 第53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3-54页 |
3.2.1 试剂 | 第5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3.2.3 菌种与载体 | 第54页 |
3.2.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54页 |
3.2.5 引物合成和测序服务 | 第5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3.3.1 特氏杜氏藻的培养 | 第54-55页 |
3.3.2 特氏杜氏藻生长状况的测定 | 第55页 |
3.3.3 特式杜氏藻mRNA的提取 | 第55页 |
3.3.4 反转录PCR合成总cDNA第一链 | 第55页 |
3.3.5 特式杜氏藻cDNA的克隆 | 第55-56页 |
3.3.6 DNA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56-57页 |
3.3.7 DNA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57页 |
3.3.8 质粒的转化 | 第57-58页 |
3.3.9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58页 |
3.3.10 测序与菌种保存 | 第58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58-60页 |
3.4.1 巴氏藻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58-59页 |
3.4.2 特氏杜氏藻DtHXTs基因cDNA的分离结果 | 第59-60页 |
3.4.3 特氏杜氏藻表达量分析 | 第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特氏杜氏藻DtHXT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1-71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61页 |
4.2.1 ORF预测及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 第61页 |
4.2.2 序列同源性比对与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61页 |
4.2.3 多重序列比对与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61页 |
4.3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61-70页 |
4.3.1 特氏杜氏藻DtHXTs基因ORF的预测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61-62页 |
4.3.2 序列同源性比对与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62-67页 |
4.3.3 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