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问题提出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9页
        1.2.1 可视化的研究第14-17页
        1.2.2 可视化教学研究第17-18页
        1.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视化教学研究第18-19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0页
    1.5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5.1 理论意义第20页
        1.5.2 实践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第22-30页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应用的内涵第22-25页
        2.1.1 可视化与可视化教学第22-24页
        2.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第24-25页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的理论基础第25-30页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灌输理论第25-26页
        2.2.2 多媒体理论第26-28页
        2.2.3 学习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第30-52页
    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特征第30-32页
        3.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性质第30-31页
        3.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特点第31-32页
    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可视化教学的基本思路第32-40页
        3.2.1 抽象概念、命题具体化第33-36页
        3.2.2 历史事件简析化第36-38页
        3.2.3 知识巩固条理化第38-40页
    3.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视化教学设计第40-49页
        3.3.1 教学目标第40-41页
        3.3.2 教学内容第41-43页
        3.3.3 教学过程第43-49页
    3.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视化教学的理论分析第49-52页
        3.4.1 通过可视化教学,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第49页
        3.4.2 通过可视化教学,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第49-50页
        3.4.3 通过可视化教学,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迁移第50-52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原则和价值第52-64页
    4.1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原则第52-56页
        4.1.1 把握可视化教学的规律性第52-54页
        4.1.2 提高可视化教学的互动性第54-55页
        4.1.3 坚持可视化教学的辅助性第55-56页
    4.2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价值第56-64页
        4.2.1 可视化教学对教师教的价值第56-59页
        4.2.2 可视化教学对学生学的价值第59-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以万安县为例
下一篇: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公关传播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