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11页 |
1.2.1 研究的对象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概述 | 第16-31页 |
2.1 度假旅游和滨海度假酒店概述 | 第16-17页 |
2.1.1 度假旅游 | 第16页 |
2.1.2 滨海度假酒店 | 第16-17页 |
2.2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概述 | 第17-25页 |
2.2.1 三亚地理气候概况 | 第17-18页 |
2.2.2 三亚滨海主要度假区规划特点 | 第18-23页 |
2.2.3 三亚度假滨海酒店设计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2.3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的定义和组成 | 第25-28页 |
2.3.1 亲水空间的定义和组成 | 第25-26页 |
2.3.2 亲水空间的特点 | 第26-27页 |
2.3.3 亲水空间感知区 | 第27-28页 |
2.4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的分类 | 第28-30页 |
2.4.1 按空间形态分类 | 第28-30页 |
2.4.2 按人的可参与程度分类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作用和设计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3.1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的作用 | 第31-33页 |
3.1.1 增强人对海洋景观背景的感知 | 第31-32页 |
3.1.2 提供人与水体互动的场所 | 第32页 |
3.1.3 丰富度假酒店景观层次 | 第32页 |
3.1.4 改善空间微气候,提高人体舒适度 | 第32-33页 |
3.1.5 营造滨海度假场所精神 | 第33页 |
3.2 部分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2.1 无视空间特征,对水体景观孤立地设计 | 第33页 |
3.2.2 水景尺度不当,空间层次单一 | 第33-34页 |
3.2.3 亲水空间界面处理不当,渗透性不足 | 第34页 |
3.2.4 设计与使用者需求不符 | 第34页 |
3.3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设计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3.1 自然环境 | 第34-35页 |
3.3.2 地域文化 | 第35-36页 |
3.3.3 人的需求 | 第36页 |
3.4 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设计的三个层面 | 第36-38页 |
3.4.1 宏观设计层面 | 第36-37页 |
3.4.2 中观设计层面 | 第37页 |
3.4.3 微观设计层面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设计策略 | 第39-67页 |
4.1 策略一:借景海洋,亲水空间增强海景感知 | 第39-46页 |
4.1.1 以向海景观轴为场地布局的空间序列轴线 | 第39-43页 |
4.1.2 以水体绿化构成场地景观空间核心 | 第43-44页 |
4.1.3 以不同规模的水体为脉络形成空间结构 | 第44-46页 |
4.2 策略二:自然渗透,丰富亲水空间层次 | 第46-56页 |
4.2.1 控制水体形态实现亲水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 第46-48页 |
4.2.2 合理利用高差实现亲水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 第48-51页 |
4.2.3 丰富景观元素实现亲水空间的层次 | 第51-54页 |
4.2.4 利用建筑增加亲水空间的层次 | 第54-56页 |
4.3 策略三:以人为本,控制亲水空间宜人尺度 | 第56-61页 |
4.3.1 围合亲水空间的建筑间距和建筑高度之间的尺度关系 | 第56-58页 |
4.3.2 水体边缘到建筑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间的尺度关系 | 第58-60页 |
4.3.3 以人为本的滨水度假酒店亲水空间剖面尺度设计 | 第60-61页 |
4.4 策略四:开放界面,营造内外交融亲水空间体验 | 第61-65页 |
4.4.1 建筑界面与环境界面 | 第61页 |
4.4.2 界面的开放性和渗透性 | 第61-65页 |
4.4.3 界面的连续性 | 第65页 |
4.5 策略五:融汇风土,诠释亲水空间地域特征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空间设计方法 | 第67-87页 |
5.1 结合入口门厅的亲水空间设计 | 第67-71页 |
5.1.1 入口门厅的构成要素 | 第67页 |
5.1.2 入口亲水空间层次的丰富 | 第67-68页 |
5.1.3 入口亲水空间界面的柔化 | 第68-71页 |
5.2 结合大堂的亲水空间设计 | 第71-75页 |
5.2.1 大堂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71页 |
5.2.2 大堂亲水空间的景观渗透 | 第71-74页 |
5.2.3 大堂亲水空间的开放界面 | 第74-75页 |
5.3 结合廊道与平台的亲水空间设计 | 第75-81页 |
5.3.1 廊道的形式 | 第75-77页 |
5.3.2 平台空间的形式 | 第77-79页 |
5.3.3 廊道和平台的亲水性设计 | 第79-81页 |
5.4 结合室外景观元素的亲水空间设计 | 第81-86页 |
5.4.1 步道 | 第81-83页 |
5.4.2 驳岸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三亚滨海度假酒店亲水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以海棠湾凯莱度假酒店工程为例 | 第87-97页 |
6.1 海棠湾凯莱度假酒店设计概述 | 第87-90页 |
6.1.1 工程概况 | 第87页 |
6.1.2 设计构思 | 第87-88页 |
6.1.3 设计策略 | 第88-90页 |
6.2 海棠湾凯莱度假酒店亲水空间分析 | 第90-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语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Ⅳ - 2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