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文献法 | 第10-11页 |
(二) 个案研究法 | 第11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一、生计教育的概念与起源 | 第13-14页 |
二、学习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一) 认知结构主义理论 | 第14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页 |
(三)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四)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5页 |
(五) 后现代课程理论 | 第15页 |
三、素质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四、课程实施理论 | 第16-17页 |
(一) 概述 | 第16页 |
(二) 课程实施的取向 | 第16-17页 |
(三)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第17页 |
五、国内外生计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 第17-19页 |
(一) 国外生计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 第17-18页 |
(二) 我国生计教育发展以及现状 | 第18-19页 |
六、生物课程教学中应该贯彻生计教育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生计教育 | 第20-23页 |
一、基础教育改革中关于生计教育的要求 | 第20页 |
二、生物教科书中的生计教育内容 | 第20-23页 |
(一)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 第20-21页 |
(二) 科学、技术、社会 | 第21-22页 |
(三) 探究、实践和调查 | 第22页 |
(四) 科学家的故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D 中学生物课程中实施生计教育情况的研究 | 第23-3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3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23-31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3-24页 |
(二) 访谈调查 | 第24-27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农村初中生物课程中实施生计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一、社会的因素 | 第31页 |
二、家庭和学生的因素 | 第31-32页 |
三、学校和教师的因素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