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8-9页 |
二、中国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第10-11页 |
(一) 创新教育的内涵 | 第10页 |
(二)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10-11页 |
二、创新教育的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一) 创新教育研究的教育背景 | 第11-12页 |
(二) 创新教育研究的的社会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基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认知学派理论 | 第14-15页 |
(一) 认知学派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二) 创新教育下认知学派的教学模式 | 第15页 |
二、人本学派理论 | 第15-16页 |
(一) 人本学派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二) 创新教育下人本学派的教学模式 | 第16页 |
三、行为学派理论 | 第16-17页 |
(一) 行为学派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16页 |
(二) 创新教育下行为学派的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现行常用教学模式及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 第17-28页 |
一、美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 | 第17-25页 |
(一) 合作学习模式 | 第17-18页 |
(二) 直接教学模式 | 第18-19页 |
(三) 概念获得模式 | 第19-21页 |
(四) 概念发展模式 | 第21页 |
(五) 群辩法模式 | 第21-23页 |
(六) 萨奇曼探究模式 | 第23-24页 |
(七) 课堂讨论模式 | 第24-25页 |
二、美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间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27页 |
(一) 美国常用中小学教学模式间的区别 | 第25-26页 |
(二) 美国常用中小学教学模式间的联系 | 第26-27页 |
三、美国中小学现行常用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 第28-39页 |
一、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 第28-30页 |
(一) 教师的差异对教学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 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30-35页 |
(一) N=1(人本性原则) | 第31-34页 |
(二) R=G(开放性原则) | 第34-35页 |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35-39页 |
(一) 充分了解学生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 第35-36页 |
(二) 基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特例研究 | 第36-39页 |
第五章 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 | 第39-42页 |
一、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 第39页 |
(一) 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 第39页 |
(二) 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具有鉴定功能 | 第39页 |
二、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区别 | 第39-40页 |
三、创新教育下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40-42页 |
(一) 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 | 第40页 |
(二) 自我评价 | 第40-41页 |
(三) 侧重目标评价及过程评价,同时兼顾条件评价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