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创业素质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培养的主要特征 | 第18-25页 |
一、创业素质及相关定义 | 第18-20页 |
(一) 创业的定义 | 第18页 |
(二) 创业教育的定义 | 第18-19页 |
(三) 创业素质的定义 | 第19页 |
(四) 高中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三、创业素质培养的主要特征 | 第21-25页 |
(一) 以树立创业意识为前提 | 第21页 |
(二) 以培养创业品质为基础 | 第21-22页 |
(三) 以增强创业实践为关键 | 第22-23页 |
(四) 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 | 第23页 |
(五) 以丰富创业知识为保证 | 第23页 |
(六) 以拥有健康身体为保障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独特优势 | 第25-29页 |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 第25-26页 |
二、教材编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 第26-27页 |
三、知识范围的广泛性、社会性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 第27页 |
四、知识体系的哲理性、逻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 | 第27-28页 |
五、课程设置的目标性、方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一、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片面理解创业教育 | 第30页 |
(二) 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三) 课时的局限性,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不系统、不连贯 | 第31页 |
(四) 平台的缺失,没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 | 第31-32页 |
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 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 第32页 |
(二) 教学方法创新的滞后 | 第32-33页 |
(三)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 第33页 |
(四) 教学评价标准的失当 | 第33页 |
(五) 社会关注和支持不够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策略 | 第35-52页 |
一、立足于“小课堂” | 第35-46页 |
(一)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 第35-36页 |
(二)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 第36-43页 |
(三) 改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 第43-44页 |
(四) 通过相关知识点渗透创业素质的培养 | 第44-46页 |
二、放眼于“大课堂” | 第46-52页 |
(一)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增强创业能力 | 第46-47页 |
(二)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 第47-48页 |
(三)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 第48-49页 |
(四) 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 第49-50页 |
(五) 建立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