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状态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2.1 G供电企业介绍 | 第17页 |
2.2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现状 | 第17-19页 |
2.3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措施 | 第19-21页 |
2.3.1 管理职责与分工 | 第19-20页 |
2.3.2 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 第20页 |
2.3.3 考核管理措施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指标体系设计 | 第22-31页 |
3.1 G供电企业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2-23页 |
3.2 G供电企业指标设计的出发点 | 第23页 |
3.3 G供电企业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6页 |
3.4 G供电企业指标体系权重设定 | 第26-29页 |
3.4.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26-28页 |
3.4.2 权重设定 | 第28-29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评价体系 | 第31-42页 |
4.1 模糊评价理论 | 第31页 |
4.2 模型综合评价模型 | 第31-33页 |
4.2.1 单一层次模糊评价 | 第31-32页 |
4.2.2 多层次模糊评价 | 第32页 |
4.2.3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3 指标值的处理 | 第33-34页 |
4.3.1 数据的一致化处理 | 第33页 |
4.3.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3-34页 |
4.4 G供电企业评价模型案例分析 | 第34-40页 |
4.4.1 指标原始数据 | 第34页 |
4.4.2 指标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4.4.3 评价集建立 | 第35-36页 |
4.4.4 评价矩阵建立 | 第36-38页 |
4.4.5 准则层评价 | 第38-39页 |
4.4.6 目标层评价 | 第39-40页 |
4.4.7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控制体系 | 第42-53页 |
5.1 风险事件分类 | 第42-45页 |
5.1.1 风险事件特征 | 第42页 |
5.1.2 风险事件分类的不同角度 | 第42-45页 |
5.2 风险控制流程 | 第45-48页 |
5.2.1 风险识别 | 第45页 |
5.2.2 风险度量 | 第45-47页 |
5.2.3 风险防控 | 第47-48页 |
5.2.4 风险评估 | 第48页 |
5.3 G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分级 | 第48-50页 |
5.3.1 电费回收风险分级标准设计 | 第48-49页 |
5.3.2 电费回收控制等级设定 | 第49-50页 |
5.4 G供电企业风险控制措施 | 第50-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