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1 增加教学行为的量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 第7页 |
1.2.2 理想的量化工具是量化研究的前提 | 第7-8页 |
第2章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2.1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2.1.1 国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历程 | 第8-9页 |
2.1.1.1 教师效能研究 | 第8页 |
2.1.1.2 教师认知研究 | 第8-9页 |
2.1.1.3 教师生态研究 | 第9页 |
2.1.2 国内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2.1.2.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结构 | 第9-10页 |
2.1.2.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 第10页 |
2.1.2.3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 | 第10-11页 |
2.1.2.4 教学行为——教学研究的“概念工具” | 第11页 |
2.2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2.2.1 课堂观察法 | 第12页 |
2.2.2 人种志方法 | 第12-13页 |
2.2.3 课堂语言互动分析法(FIAS)——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理想工具 | 第13-14页 |
第3章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S)简介 | 第14-19页 |
3.1 FIAS的精神实质 | 第14页 |
3.2 课堂语言行为的编码分类 | 第14-15页 |
3.3 观察、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 第15-16页 |
3.4 矩阵分析 | 第16-17页 |
3.5 曲线分析——课堂语言行为比率动态特性曲线 | 第17页 |
3.6 对FIAS的评价 | 第17-19页 |
第4章 FIAS改进方法3C-FIAS系统的提出 | 第19-38页 |
4.1 FIAS应用于国内化学教学研究的现状 | 第19页 |
4.2 原始FIAS应用于我国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不足 | 第19-21页 |
4.3 国内已有改进汇总分析 | 第21-31页 |
4.4 改进研究的突破口 | 第31-32页 |
4.5 基于现代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分析系统——3C-FIAS | 第32-35页 |
4.5.1 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分类编码 | 第32-33页 |
4.5.2 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 第33-34页 |
4.5.3 矩阵分析 | 第34-35页 |
4.5.4 曲线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比率动态特性曲线 | 第35页 |
4.6 3C-FIAS系统的论证 | 第35-38页 |
第5章 3C-FIAS系统的应用研究 | 第38-63页 |
5.1 3C-FIAS系统的适用性 | 第38-46页 |
5.2 3C-FIAS系统的实用性 | 第46-54页 |
5.3 3C-FIAS系统的科学性 | 第54-61页 |
5.4 任课教师访谈反馈 | 第61-6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个人思考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