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驾驶室的人机界面研究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水平 | 第10-11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11页 |
1.5 设计的主体框架与思路 | 第11-13页 |
2.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 人机界面 | 第13页 |
2.2 认知心理学 | 第13-15页 |
3.条件假设 | 第15-17页 |
3.1 环境条件假设及目标物的选择 | 第15页 |
3.2 目标人群假设 | 第15-16页 |
3.3 目标人群细分 | 第16-17页 |
4.设计调查 | 第17-33页 |
4.1 调查方法 | 第17页 |
4.2 访谈和调查问卷内容 | 第17-20页 |
4.3 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20-25页 |
4.3.1 框架效度分析 | 第20-22页 |
4.3.2 内容效度分析 | 第22-23页 |
4.3.3 交流效度分析 | 第23-24页 |
4.3.4 分析效度分析 | 第24页 |
4.3.5 信度分析 | 第24-25页 |
4.4 最终问卷与问卷发放 | 第25-29页 |
4.4.1 最终问卷 | 第25-29页 |
4.4.2 问卷发放 | 第29页 |
4.5 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4.6 调查的数理统计 | 第30-31页 |
4.7 相关度分析 | 第31-33页 |
5.用户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5.1 用户任务模型 | 第33页 |
5.2 用户心理模型 | 第33-35页 |
6.概念设计 | 第35-45页 |
6.1 概念构思 | 第35-39页 |
6.1.1 整体规划 | 第35-36页 |
6.1.2 驾驶室内部整体布局 | 第36-37页 |
6.1.3 驾驶室操作设施的整体布局 | 第37-38页 |
6.1.4 整机形态规划 | 第38-39页 |
6.1.5 整机的色彩定位 | 第39页 |
6.2 挖掘机工作机构与原理 | 第39-42页 |
6.2.1 整机动力系统 | 第40页 |
6.2.2 大车行走机构 | 第40-41页 |
6.2.3 上车回转机构 | 第41页 |
6.2.4 工作装置运行机构 | 第41-42页 |
6.3 整机概念设计 | 第42-45页 |
7.核心设计 | 第45-67页 |
7.1 功能设计 | 第45-61页 |
7.1.1 H点分析 | 第45-46页 |
7.1.2 座椅设计 | 第46-49页 |
7.1.3 手操作装置设计 | 第49-54页 |
7.1.4 脚操纵装置 | 第54-57页 |
7.1.5 显示装置 | 第57-61页 |
7.2 人机关系 | 第61-62页 |
7.3 色彩设计 | 第62-64页 |
7.3.1 整体色彩设计 | 第63页 |
7.3.2 局部色彩设计 | 第63-64页 |
7.4 材质的选择 | 第64-65页 |
7.5 最终效果图 | 第65-67页 |
8.结论 | 第67-69页 |
8.1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67页 |
8.1.1 研究创新点 | 第67页 |
8.1.2 研究的不足 | 第67页 |
8.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附录一:试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 | 第73-76页 |
附录二:正式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 | 第76-80页 |
附录三: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