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刚毛柽柳AP2/ERF转录因子ThCRF1响应盐胁迫的调控机理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9页
    1.1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研究现状第10页
    1.2 ERF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ERF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第10-12页
        1.2.2 植物逆境应答中的ERF转录因子第12-14页
    1.3 转录组测序的意义及发展第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刚毛柽柳ThCRF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第19-35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第19页
        2.1.3 溶液配制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6页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21页
        2.2.2 刚毛柽柳的胁迫处理、生理及qRT-PCR分析第21-26页
        2.2.3 细胞分裂素6-BA处理刚毛柽柳第26页
        2.2.4 统计分析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3.1 ThCRF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30页
        2.3.2 ThCRF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0-32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32-35页
第3章 ThCRF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自激活活性及结合元件研究第35-65页
    3.1 实验材料第35-38页
        3.1.1 植物材料第35页
        3.1.2 菌株与载体第35页
        3.1.3 主要试剂第35-36页
        3.1.4 培养基的配制第36-37页
        3.1.5 药品配制第37页
        3.1.6 抗生素及溶液配制第37-38页
        3.1.7 引物合成第38页
        3.1.8 序列测序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53页
        3.2.1 ThCRF1的亚细胞定位第38-44页
        3.2.2 利用酵母双杂交研究ThCRF1的转录自激活活性第44-48页
        3.2.3 利用酵母单杂交研究ThCRF1蛋白与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的互作第48-5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3.3.1 ThCRF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53-55页
        3.3.2 ThCRF1蛋白的自激活活性检测第55-58页
        3.3.3 ThCRF1结合顺式作用元件的研究第58-62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62-65页
第4章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耐盐功能分析第65-89页
    4.1 实验材料第65-68页
        4.1.1 植物材料第65页
        4.1.2 菌株与载体第65页
        4.1.3 主要试剂第65-66页
        4.1.4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第66-68页
        4.1.5 引物合成第68页
    4.2 实验方法第68-77页
        4.2.1 农杆菌的活化与菌体准备第68页
        4.2.2 刚毛柽柳种子的消毒及幼苗培养第68-69页
        4.2.3 柽柳幼苗的瞬时转化第69-70页
        4.2.4 瞬时转化转基因柽柳中ThCRF1表达量的检测第70-71页
        4.2.5 转基因柽柳的生理生化染色第71页
        4.2.6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71-76页
        4.2.7 柽柳抗逆物质相关合成基因的定量分析第76-77页
        4.2.8 统计分析第7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7-87页
        4.3.1 ThCRF1基因在转基因刚毛柽柳中的表达情况第77-78页
        4.3.2 盐胁迫下转基因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染色第78-79页
        4.3.3 盐胁迫下转基因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分析第79-84页
        4.3.4 盐胁迫下转基因刚毛柽柳中抗逆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4-87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ThCRF1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功能分析第89-111页
    5.1 实验材料第89-90页
        5.1.1 植物材料第89页
        5.1.2 载体和菌株第89页
        5.1.3 主要试剂第89-90页
    5.2 实验方法第90-99页
        5.2.1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和筛选第90-94页
        5.2.2 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及表型分析第94-95页
        5.2.3 盐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功能鉴定第95-97页
        5.2.4 转基因拟南芥抗逆物质相关合成基因的定量第97-99页
        5.2.5 统计分析第9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9-108页
        5.3.1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检测第99-100页
        5.3.2 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及表型分析第100-102页
        5.3.3 盐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生理生化分析第102-105页
        5.3.4 转基因拟南芥抗逆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05-108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108-111页
第6章 ThCRF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研究第111-135页
    6.1 实验材料第111-113页
        6.1.1 植物材料第111页
        6.1.2 主要试剂第111-112页
        6.1.3 溶液配制第112-113页
    6.2 实验方法第113-119页
        6.2.1 转录组测序第113-116页
        6.2.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assay)第116-11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119-132页
        6.3.1 转录组测序分析第119-131页
        6.3.2 免疫共沉淀分析结果第131-132页
    6.4 讨论与小结第132-13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41页
    7.1 结论第135-138页
    7.2 创新点第138-139页
    7.3 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1页
附录第151-153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犁河谷苦豆子种群不同扩散阶段的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巴音布鲁克草原甘肃马先蒿种群扩张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