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空间数据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协同工作(CSCW)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网格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4 摄影测量数字成图同行业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摄影测量数据的区域协同成图理论基础 | 第16-34页 |
2.1 网格技术 | 第16-19页 |
2.1.1 网格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2.1.2 网格体系结构模型 | 第18-19页 |
2.2 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 | 第19-22页 |
2.2.1 CSCW概述 | 第19页 |
2.2.2 CSCW分类 | 第19-20页 |
2.2.3 CSCW系统结构 | 第20-22页 |
2.3 网格技术与CSCW技术的结合 | 第22-23页 |
2.4 基于摄影测量数据的区域协同成图 | 第23-29页 |
2.4.1 概述 | 第23页 |
2.4.2 区域协同成图原始数据获取 | 第23-24页 |
2.4.3 区域协同成图任务分工方式 | 第24-25页 |
2.4.4 区域协同成图协同作业方式 | 第25-26页 |
2.4.5 区域协同成图系统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2.4.6 区域协同成图特点 | 第28-29页 |
2.5 区域协同成图支撑平台 | 第29-33页 |
2.5.1 MappingStar数字成图系统 | 第30-31页 |
2.5.2 BeyonDB地理空间数据库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区域协同成图数据库模型 | 第34-53页 |
3.1 区域协同成图数据库模型概述 | 第34-35页 |
3.2 基于动态模型参数的数据库模型构建方法 | 第35-36页 |
3.3 区域协同成图数据库模型 | 第36-47页 |
3.3.1 矢量空间数据组织方式 | 第36-38页 |
3.3.2 数据库模型的组织方式 | 第38-39页 |
3.3.3 数据库模型数据格式 | 第39-45页 |
3.3.4 数据库模型内部参数关系 | 第45-46页 |
3.3.5 区域协同成图数据库模型特点 | 第46-47页 |
3.4 区域协同成图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第47-52页 |
3.4.1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第47-50页 |
3.4.2 数据库模型的应用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区域协同成图并发控制与访问控制 | 第53-62页 |
4.1 区域协同成图并发控制机制 | 第53-57页 |
4.1.1 冲突分类 | 第53页 |
4.1.2 传统并发控制方法 | 第53-55页 |
4.1.3 基于任务区域对象操作权限的加锁控制机制 | 第55-57页 |
4.2 多用户访问控制 | 第57-61页 |
4.2.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 第57-58页 |
4.2.2 基于角色的多用户访问控制 | 第58-59页 |
4.2.3 区域协同成图多用户访问控制的实现 | 第59-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区域协同成图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2-80页 |
5.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62-63页 |
5.2 系统结构框架 | 第63-64页 |
5.3 系统核心工作流程设计 | 第64-68页 |
5.3.1 区域协同成图网络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 第64-65页 |
5.3.2 区域协同成图作业工作流程 | 第65-68页 |
5.4 系统实现情况 | 第68-73页 |
5.4.1 系统环境 | 第68页 |
5.4.2 系统功能 | 第68-73页 |
5.5 系统应用实例 | 第73-79页 |
5.5.1 实验准备 | 第74页 |
5.5.2 实验过程 | 第74-79页 |
5.5.3 实验分析 | 第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80页 |
6.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