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12-26页
    1.1 生物多样性第12-14页
    1.2 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第14-18页
        1.2.1 功能多样性的提出第14-15页
        1.2.2 功能性状的概念以及发展应用第15-16页
        1.2.3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比较与选择第16-17页
        1.2.4 基于功能多样性的群落构建理论第17-18页
    1.3 森林抚育及其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8-23页
        1.3.1 森林抚育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人工林抚育的重要性及其对林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9-21页
        1.3.3 对我国森林抚育的建议第21-23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6-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6页
    2.2 研究样地概况第26-28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8-34页
    3.1 样地设置和调查第28-29页
    3.2 功能性状的选择及数据采集第29-30页
    3.3 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第30-31页
    3.4 功能多样性计算公式第31-32页
        3.4.1 功能丰富度第31页
        3.4.2 功能均匀度第31-32页
        3.4.3 功能离散度第32页
    3.5 数据分析第32-34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4.1 林下土壤条件及光照情况第34-36页
        4.1.1 抚育和未抚育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光照条件第34-35页
        4.1.2 林下各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第35-36页
    4.2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第36-38页
        4.2.1 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第36-37页
        4.2.2 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7-38页
    4.3 物种功能性状第38-39页
        4.3.1 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功能性状第38页
        4.3.2 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第38-39页
    4.4 功能多样性指数第39-46页
        4.4.1 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功能多样性指数第39-41页
        4.4.2 功能多样性指数与林下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第41-42页
        4.4.3 功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2-46页
第5章 讨论第46-50页
    5.1 抚育对油松人工林林下生境条件的影响第46-47页
    5.2 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对抚育的响应第47页
    5.3 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性状对抚育的响应第47-48页
    5.4 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多样性对抚育的响应第48-50页
第6章 总结第50-54页
参考文献第54-64页
附录第64-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树CsFD基因克隆及其与CsFT基因在成花转变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住区绿化空间设计优化策略--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