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10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7-9页 |
(二)个人因素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生命 | 第15-16页 |
(二)生命教育 | 第16-17页 |
(三)小学语文教学 | 第17页 |
五、研究范围与限制 | 第17-18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17页 |
(二)研究限制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18-33页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 第18页 |
(二)行动研究在本研究的适用性 | 第18-19页 |
二、研究流程与架构 | 第19-21页 |
(一)发现问题 | 第20页 |
(二)确定研究场所 | 第20-21页 |
(三)设计课程方案 | 第21页 |
(四)实施课程方案 | 第21页 |
(五)方案评价与反馈 | 第21页 |
(六)呈现研究结果 | 第21页 |
三、研究场所与参与者 | 第21-22页 |
(一)研究场所 | 第21-22页 |
(二)参与者 | 第22页 |
四、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课程方案 | 第22-32页 |
(一)主题一:人与自我 | 第22-26页 |
(二)主题二:人与他人 | 第26-29页 |
(三)主题三:人与自然 | 第29-32页 |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32-33页 |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32-33页 |
(二)资料类别 | 第33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3-42页 |
一、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成效分析 | 第33-38页 |
(一)生命态度调查问卷分析 | 第34页 |
(二)学生告状次数讨论 | 第34-35页 |
(三)学生行为观察记录分析 | 第35-36页 |
(四)访谈记录分析 | 第36页 |
(五)生命教育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 第36-38页 |
(六)尊重他人行动单分析 | 第38页 |
(七)学生习作分析 | 第38页 |
二、生命教育课程反思 | 第38-40页 |
(一)人与自我主题课程反思 | 第38-39页 |
(二)人与他人主题课程反思 | 第39页 |
(三)人与自然主题课程反思 | 第39-40页 |
三、生命教育课程的修正与改进 | 第40-42页 |
(一)主题一:人与自我 | 第40页 |
(二)主题二:人与他人 | 第40页 |
(三)主题三:人与自然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一、结论 | 第42页 |
(一)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类别多样 | 第42页 |
(二)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改变学生的生命态度有帮助 | 第42页 |
(三)活动课程与绘本课程最受学生欢迎 | 第42页 |
二、建议 | 第42-44页 |
(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生命教育 | 第42-43页 |
(二)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可深入实施 | 第43页 |
(三)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潜在的生命教育资源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页 |